我住在三樓,站在樓上能清楚的看到樓下發生的事情。
那天我站在窗前吃水果,聽到樓下有說話的聲音,于是向樓下看去。
看到了樓上的阿姨和他的外孫還有外孫女。
阿姨腿腳有一點不利索,出門經常是騎著小電三輪車。這不,她正費力把小電三輪車往儲藏室推。
推的時候,門有一點合上的意思,她忙喊她外孫幫忙,這就是我聽到的聲音。
那個外孫,上初中了,一米7多的個子,看著又胖又壯。他支使5歲的妹妹去幫忙扶著門。
儲藏室的門都是有一個小的臺階的,看著阿姨斜著身子吃力的一次次嘗試推進小電三輪。
哪怕給姥姥搭把手總可以吧,整個過程,外孫就這么看著,一動不動。而眼前這一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我的心還是被觸動,有那么一點點心疼。
之前就有一次在樓道里碰到了阿姨,提著一小袋大米上樓,而旁邊的外孫卻什么也沒拿。
我說:“阿姨為什么不讓小勇幫你呢?”
阿姨說:“哎呀!他還小呢,哪能提得動。”
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話:“他還小呢,干不了。”
是孩子真的干不了,還是我們大人自以為孩子干不了?
家長說孩子小,孩子也被強化的認為他小。他就自然而然的不做去,自然而然的眼里沒活,不知道干什么。
當孩子面對至親有困難袖手旁觀沒有同情心時, 那么走向社會他會伸出援助之手嗎? 他能有感恩之心嗎?
《少年說》中男孩吐槽媽媽“我不想做家務了”,媽媽的回答讓他無言以對。
兒:“媽媽我可以不做家務了嗎?”
媽媽:“不可以”
兒:“為什么”
媽媽:“因為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承擔。”
兒:“不對,我還沒成年呢,我還小呢,我還沒到18歲。我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
媽媽:“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會鍛煉你的動手能力,會讓你培養感恩之心,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你必須學習,我不會答應你,而且以后你還會要做得更多”
兒:“那我的學習不是更重要嗎?”
媽媽:“你現在的學習會通過你做家務,得到促進,因為你會懂得,這是真正的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他也是你生命的組成部分。
你現在做家務,你會有責任感,將來,你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這就是媽媽現在讓你做家務的初衷和目的。
作為一個男孩子,你長得很帥,但是你將來如果能泡的了書房,下得了廚房,能擔當有責任,那么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一定會很幸福。
所以媽媽覺得,為了你將來的幸福,繼續做家務吧。”
能有這樣一個媽媽,真的是子女的幸福。因為她充分的讓孩子體會到做人的真正價值所在,真正體會到怎樣才能長久的幸福生活。
不是你的成績有多好,你的工作有多出色,你就會幸福。首先你得有責任感,有擔當,有感恩之心。
生活中,很多夫妻因為做家務吵架,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務,丈夫沒有做過,要么以不會做當借口,要么就是根本就沒有眼力勁兒,更有甚者,他壓根就沒有覺得自己也需要做家務,忘了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
不僅小男孩要學著做家務,身為女孩子的你也要學著做家務,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將來你可能會遇到一個十分疼惜、愛惜你的人,他舍不得你忙、舍不得你累,可如果你也愛他,是不是也應該跟他一起分擔呢!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印象十分深刻的視頻,名字叫:“天下父母第一課”。
在這個視頻里我了解到,有一個小男孩剛剛5歲多,所有的家務幾乎都能做了。
切菜、炒菜、烙餅、蒸饅頭;洗衣服、拖地、折被子,樣樣都會。跟媽媽出去撿東西,大包小包的,他比媽媽背的東西還多。
對比這個視頻里面的孩子,你還說你的十幾歲孩子他還小?
一個5歲的小孩兒能做能夠做到這樣確實讓人佩服。能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并且肯教他,這點我也是贊同的。
視頻中孩子知道感恩,能孝敬父母,我也是贊同的。
但是視頻中孩子也有不愿意做的時候,家長會打他,這一點就我不認同了。
視頻中還講到孩子爸爸早上5點要去上班,孩子要4點起來做飯,怕起不來,自己不脫衣服坐著睡覺,這就有點過了。
孩子到底還是孩子,也要考慮他的身心健康啊。
做父母的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適度的給他一些任務。這樣他才能眼里有活,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孩子其實對什么都好奇,我們的一一剛剛2周歲的時候,我們一家在包餃子,他就要跟著一起做,把小手洗干凈,讓他一起來包。
現在他5周多了,他搟皮、包餃子都可以。
而且我發現孩子跟我一起做飯,做家務。當我跟他說謝謝的時候,他特別自豪,他認為他能幫忙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份《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
其實也不一定非要照著書上去做。對于孩子做家務,五歲以上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
家務通常就是做飯,洗衣,收拾家里的衛生。
做飯: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幫忙擇菜,幫忙放餐具,飯后刷碗。再大一點了可以幫忙洗菜切菜。,甚至是炒菜。這些可以不斷去嘗試。
洗衣:可以讓孩子用洗衣機洗,教他怎么用。一一現在就能用洗衣機衣服了。收回來的衣服他也可以幫忙一起疊。
收拾衛生:剛開始可以擦桌子,幫忙丟垃圾,再大點了可以試著掃地,墩地。
自己整理自己的書桌,收拾自己的作業。
一般情況都是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這也是親子活動,也是陪伴。
剛開始孩子做家務肯定慢,或者弄不好,可能會添麻煩,這個時候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能去認真的去教孩子。千萬不要指責,打擊孩子。
一一剛開始洗碗,根本洗不干凈,我還得再洗一次。
我會指給他看哪里沒洗干凈,也會教他怎樣才能把碗洗干凈。
漸漸的,他洗碗就很干凈了,不用我再洗一次了。一方面兒子幫我做了家務,我能輕松些,另一方面孩子學會了洗碗也很自豪。
有些父母經常說:“你只管學習好就行了,其他的你不用管。”這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認為他的價值就是考個好成績。
作為父母,怎樣看待讓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孩子將來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我認為做家務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種方式,并能幫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更能體會到父母的不易,也能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存在感,更懂得感恩。
學習固然重要,懂得怎樣生活,不是更重要嗎?
請別再說孩子還小,做不到。其實只要好好培養,他會很厲害的。
其實孩子在父母眼里永遠長不大,他永遠“還小”,那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應該幫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成長。讓孩子漸漸的能有自理能力。讓一些巨嬰、啃老族遠離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