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期待一個孤獨的靈魂,和一顆躁動不安的熱血的青春。」
我從未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那是因為我還未曾到過美國。但卻無意間認識了夜晚十一點月夜下的奧森,這是因為我還在北京。
我從來沒想過二十四歲的某一天,還會再次撿起十四五歲的翻墻爬樹的技能。這倒不是因為身體體能達不到的原因,只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心理上不覺的束縛和懼怕去挑戰規則,加上逐漸喪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一切在我的眼里都顯得無關,也顯得冷漠。
我從來都是一個不肯輕易打破規則的人,或者說不敢也可以。因為打破規則后的快感不太可控,起碼我是這樣。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的話,這樣的世界想著也應該更高效。當然,也挺無趣。
于是,本科時被大班為數不多的女生形容長的“正直”。室友為此笑話了我好久,準確的說是笑慘了,他說從沒聽過有女生這樣形容一個人。
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已經是北京時間夜里十點了,是閉園時間。大門口等著下班的保安,讓像平常正大光明地進入公園成了泡影。要擱以前,我一定轉身沿著景觀大道走回去,去看那黑夜里引無數游人流連的鳥巢和水立方。可在那夜,她們于我,卻一絲吸引力也沒有。
在奧森南門兜兜轉轉,終于找到了一處可以翻進去的圍欄和小門,約摸一人來高。好在我身手還可以,沒過幾分鐘,已身處熟悉而又陌生的奧森南園內。
一絲興奮,一絲快感就這么掠過心頭。好像又回到了初中十四五歲的那些年,這是探險和深夜的味道。想被人發現,卻又擔心。矛盾,刺激。又或者,也是我平日的生活太乏味了。
那天是農歷的五月二十日,剛過了夏至沒幾天。月亮也并非那么圓,可能也只有月圓時候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剛剛好。她的左下角似有似無地缺了那么一塊,但卻這么直直的掛在天上。周圍一顆星星也沒有,但是依舊那么美,自然隨意,一點也不顯得突兀。
如果不認識她的話,或許這個時候我該是走在校園里那條尤其喜歡的路上吧。也是伴著月光,但大抵不會這么愜意。
沿著奧森剛修好的號稱全國最好的跑道,雙腳早已不聽使喚,蠢蠢欲動。跑跑停停,肆意地享受著月光潑灑在空無一人的跑道上,好似那濺起的月光早已打在了我的身上。
如果非要和白天這個地方擁擠的人群對比的話,估計只要是喜歡奔跑的人,這樣的時刻都會言不由衷地喜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就好像身體也是這夜風中的一部分,是這夏天的一部分,每一步都像是這自然的律動,你沒法剝離。
當然,我估計也是發現這個寶藏的比較晚的人。每跑過一段時間,跑過一些距離,總會碰到一些結伴跑步或走路的人。三三兩兩,不多,卻已足夠。
她,內心住著一個暴躁的男孩,也應該是我這二十年來碰見過的最特別的姑娘。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她一樣不羈,或者像她一樣真實。又或者,遠方這樣的她還有無數個。只是,順著時間的流,無論向前向后再看二十年,恐怕我也就只會認識她這么一個。
夜色下,摸爬滾打登到奧森最高的仰山之上,看著玲瓏塔堅強地挺立在夜色下的遠方,伴著發出黎明之前的最后一絲光亮。
背靠在仰山上那最高大的假山旁,聽著假山不時的心跳,搭著殘存的中午十二點留下的熱浪,不冷,也不彷徨。
這里該是目前奧森最高的地方,夜里不時吹過穿透意識的涼風。當然,涼風過后,還有尚未睡眠的蚊蟲的猖狂。好在我皮也糙肉也厚,竟沒有帶走一絲憂傷。可是,憂傷,卻一股腦地去了她的腿上。
遠方的玲瓏塔依舊在倔強地發著光,整個仰山上除了不時點亮的兩個不合時宜的手機,竟無一絲光亮。哦,當然,還有月光。就這樣,黑夜被這么無情的拋下,隱沒在了她的身體上。
我開始看不清黑夜,也看不清她,開始看不清北京的奧森,也看不清當晚的整個月亮。
最終,夜里十一點整,我迷糊地躺在奧森空無一人的跑道上,月光被我狠狠地壓在身下,沒有一絲縫隙。此時的跑道,修長,伸向遠方。躺下去的僅有的幾分鐘里,卻像無端地過了好幾個世紀一樣。清風拂過我的臉頰,也拂過我的身體。隨即,吹走我身上的灰塵,也吹走我心靈上的污跡。
或許哪一天我會獨自一人,再次抹黑跑到奧森的仰山,既望著星際,也能隨意地躺在一條跑道之上。伴著清風,伴著月光。不走,直到天亮。
而她,那時又會在何方。或許會隔著一個太平洋,也或者,從時間上的另一邊,也隔著一個大西洋。
你好,北京凌晨四點半下,堅強而又倔強的貓姑娘。
PS
有些歌,在特定時候我們會循環無數次。有些人,特定的時間上,我們卻只會遇見一次。瘋狂地聽你想聽的歌,瘋狂地遇見想遇見的人,也瘋狂地去跑你想跑的路。直到聽歌聽到吐,跑步跑到崩。這或許,就是我夜晚奔跑無論多么疲憊,也停不下的原因。
ANYWAY
其實我想說,腦子里單曲循環了一天的片段,卻發現并不只是原來歌曲本身。我好像意外獲得了一項填詞的技能,就像意外地遇見你,猝不及防。
我們都在期待一個孤獨的靈魂
和一顆躁動不安的熱血的青春
每當夜幕慢慢降臨
她
開始 輕聲歌唱
聽
那是遠方的歌唱
輕輕唱
那是世界在召喚
男孩 別哭
你是世界的翅膀
靜靜聽
那是鳥兒在飛翔
閉上眼
那是流浪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