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張居正講解】這一章是釋經文物有本末的說話。聽,是聽斷;訟,是爭訟;猶人,是與人一般;情,是情實;辭,是爭訟的言辭;畏,是畏服。曾子引孔子之言說道:“若訟聽斷詞訟,使他曲直分明,我也能與人一般,不為難事,必是使那百姓相敬相愛,自然無有爭訟,乃為可貴耳?!笨鬃又匀绱恕T佑稚杲庵f:“那爭訟的人,心中叼詐不實,他的言辭多有虛誕,圣人能使那不實的人,不敢盡其虛誕之辭者,豈是刑法以制之哉!”蓋由圣人盛德在上,大能胃服民之心志,使之化詐而為誠實,自然無有顛倒曲直,以虛辭相爭的,所以訟不待聽而自無也。夫無訟,是民德之新,所以使民無訟,是己德之明,必己德明了,然后可使民無訟,則明德為本,而在所當先,新民為末,而在所當后矣。所以說此謂知本,而經文所謂物有本末者,蓋以此。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
【我的理解】人人平等,社會才和諧,如同家庭,?各種關系平等了,家庭成員之間才會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