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1第二百八十四課
我是可以改變一切有害念頭的
只要了解得當,失落便不是失落。 痛苦也不可能存在。 更沒有任何悲傷的理由。 所有的痛苦不過是一場夢。 這個真理,起先只是說說而已,經過反復練習,你會漸漸接納真理的一部分,心中其實還有許多保留。 然后,你會對它愈來愈認真,最后才能全盤接納這一真理。 我是可以改變一切有害念頭的。 今天,我要超越這些文字,拋開所有的保留態度,全面接納這句話所含的真理。
天父,禰所給的一切不可能有害于我,因此,悲哀與痛苦也是不可能的事。今天,愿我能真心信賴禰,只接受禰賜我的種種喜悅,心里明白這喜悅的經驗才是一切的真相。
2 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從夢里醒來,去了解實相。
一個實修者,他關心的永遠是實相,他關心的是自己是否會分別和執著一切的幻境,在有分別或有執著的地方,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那是他唯一要做的事。
迷的時候,我們會認為做什么好,不做什么不好。覺的時候,你會發現,做任何事都一樣,沒有好不好。因為一切事,都是夢中事。沒有一件事是真實的,是重要的。只有迷的人才會關注做什么更有利,覺悟的人知道做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了解真相,不活在幻夢里,那才重要。
覺悟實相,心行平等,不見高低是非利益得失,身心安泰,隨緣度日,那才是最重要的。
醒來,發現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隨順就好,演戲就好,陪伴就好,怎么都好,不用去執著,不要去較真。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怎么醒來,怎么活在實相中。沒有任何的困惑,不再有任何的執著。除了喜悅,還是喜悅,你再也不會糾結恐懼擔心貪妄任何事情。
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知道一切事都是假的是幻相,什么都沒有發生,那是唯一的實相,唯一重要的事。
3 a投射形成知見。你眼中的世界,全是你自己賦予的。它是你心境的見證,也是描述你內心狀態的外在表相。一個人如何想,他就會如何看。為此,不要設法去改變世界,而應決心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b真寬恕的基本要素
(1)由自我負責開始 —— 這是我編的劇本。
我應對自己所看見的一切負責。
我所經驗到的感受全是我的選擇,
我想完成之事也都出于我的決定。
我所經歷到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招惹來的,
我所得到的一切也都是我自己祈求來的。
(2)從人際關系下手 —— 我的夢境就是靠特殊關系架構出來的。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想找回他以為失落的能力及榮耀。每次你與人邂逅,都是讓你重新找回能力與榮耀的機會。你的能力與榮耀都在對方的心內,因為它們非你莫屬。小我一直想由你身上尋回它們,因為小我根本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才是。內在導師則會告訴你,你若只往自己身上找,絕不會找到自己的,因為真實的你根本不在那兒。唯有與你弟兄同在之際,你才可能明白自己的真相,因為你在教他你的真相。
(3)寬恕是靠慧見與愿心
救恩的秘訣即在于此:你所做的一切全都是對你自己做的。不論你以何種形式發動攻擊,此言不虛。不論哪一方扮演壞人或兇手,此言不虛。不論什么表面原因使你飽受痛苦,此言不虛。你若知道自己在作夢,自然不會跟著夢中角色起舞。你一旦認清了那原是你自己作的夢,不論夢中角色顯得何等可恨或何等兇暴,都再也影響不到你了。
你若要向內在導師求助,不可故意視而不見自己的罪咎。那是內在導師的本分。至于你的本分,只是獻給他小小的愿心,讓他為你消除所有的恐懼與怨恨,并因而獲得寬恕。
(4)在寬恕別人之際,自己得到治愈
當你治愈他人時,才會明白自己已經痊愈了。當你寬恕他人時,你才會接納你在自己身上完成的寬恕。認出弟兄就是你自己,你才可能看出自己的生命終于完整了。你能帶給人任何奇跡,因上天已把這一切賜給了你。現在就接受它們吧!
總而言之,奇跡是寬恕之果,只要寬恕到位,它會有三層效應:
外環 —— 噩夢轉為美夢
中環 —— 特殊關系轉為神圣關系
內環 —— 我是清白無罪,百害不侵的上主之子。
c 寬恕“特殊關系”的五個步驟
(1)接納當下情緒 → 承認內在恐懼或不安
(2)我的防衛反應 → 認出攻擊與分裂
(3)收回投射 → 自我負責
(4)“同理心”(特殊之愛)→ 向生命源頭開放(神圣之愛)
(5)情緒釋放與轉化→ 憶起圓滿自性
4 “你認為自己是什么”支配著你的每一個反應,而你想要成為什么,便會認為自己真是那般模樣。
你在生命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出自于你認不清自己是誰、認不清自己的真相。
你認為依據小我的思維,你是一具脆弱的身體,或是你認為依據圣靈的思維,你是圓滿的圣子,這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思維。
你認為自己是一具脆弱的身體時,你就會想要防衛、攻擊、恐懼,當你看出你是圓滿的圣子時,你就不會采取跟世界對抗或對世界感到恐懼的態度。
5? 每一個人表相上是各個不同的,是具有獨特性的,但是本質沒有什么價值上的不同,沒有存在感的不同。(存在感往往是“小我”想證明自己的在,自己的特殊。但事實上自己本就在,何需證明?!事實上本就同源一體,不曾分裂,哪來的特殊?!)
放下對特殊性的“需要”,去看見自己的獨特性,去確信實相,進而自然而然就會更少的比較,分別;自然而然就會更多的尊重(慈悲),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