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老師《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第三章 管理(P62-P68)
3.直面困難
就算做到了:沒有低估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已經迅速開始執行任務,
為什么很多人還是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無疑效率低下,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回避困難。
任何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
相對簡單的部分和相對困難的部分。
合理的時間安排應該是這樣的: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困難部分的處理上。
但是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回避困難,于是他們的時間安排是這樣:用幾乎全部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最困難的部分,干脆掩耳盜鈴視而不見,暗地里希望困難自動消失。
拖延的人并非不努力,他們會花很長時間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多簡單的事。
如果不能控制這種逃避的傾向,再多再好的任務管理技巧都是無效的。因為任務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永遠無法完成。因為重要而困難,也因為困難而重要。
效率是在任務完成之后才能夠衡量的。對于逃避困難的人來說,因為沒有完整的完成任務,所以無論他們花了多長時間,也都沒有效率。
4.關注步驟
“三思而行”,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慮相關的三個方面:
內容、原因、方法
what、why、how
任務都至少具備三個屬性:
何事、何因、何法
what、why、how
每個年輕人都做過發財夢,為什么幾十年后做過發財夢的大多數依然不富裕,比較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what),也知道為什么要得到(why),但卻始終沒弄明白怎樣做(how)才能得到。
思考方法需要從領悟內容著手,不停的細分、拆解任務,越具體越好,直至每個小任務都可以由一個人獨立完成。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過關注“方法”去反復拆分任務,最終確認每個子任務都是可完成的,這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功課。
這樣的習慣會使一個人變得現實、踏實,這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后天習得的技能。
這種技能無比重要卻常常被忽視,掌握這種技能的人,總是默默地應用它,而忽視這種技能的人從未看到過它的具體實施過程和巨大好處。
~~我的實踐:~~
任務:21天教會孩子背誦并理解《三字經》
做這件事情之前我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內容what:讓孩子背誦并理解《三字經》
原因why:朗朗上口、韻律感強;培養中國古典文學的語感;里面有很多經典的教育故事;4歲是寶寶記憶的黃金時期;理解了以后出口成章,對一生都是有益的。
方法how:《三字經》共240句->21天拆分下來每天平均11句。
如果直接這樣去做,在實際操作中會顯得難度很大,容易中途放棄或最終完不成任務,接下來還要思考具體如何操作?
(1)將21天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第一周(6/14-6/20)每天學會背誦并理解8句,測試一下實施的難度,本周共計56句。
(2)第二階段第2周(6/21-6/27),每天背12句,共84句
(3)第三階段即第3周(6/28-7/4),前6天(6/28-7/3)每天背16句共96句,最后一天背4句,并溫習整本書內容!
具體步驟:
每天將前面所學的內容至少重復溫習5遍,考慮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利用零碎時間進行:起床前,刷牙的時候,同意看動畫片之前,去公園前,公園回來的路上,晚上睡覺前…
每天學習新的內容,集中大塊時間突擊學習:先帶領孩子大聲朗讀5遍,讓孩子跟讀,發音一定要標準;再逐句的解釋句子的含義至少3遍;然后我背一句,孩子跟著背一句,至少3遍;最后我背一句,孩子接下一句,至少3遍,注重學習中寓教于樂,并不斷鼓勵和夸獎孩子,考慮買五角星或小紅花的貼紙,每次完成當天背誦任務后,讓孩子自己去墻上貼個小紅花,調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