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一本書,里面有大量象形字和釋義,非常有趣,可以看出作者下了很大功夫,對文字研究得相當透徹。
?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在看到一個“火”字旁的字查閱其解釋時,無意中發現《現規》對“烽”的解釋與我印象中不一致,按說“烽燧”常連用,于是查了后者的釋義。
? 有兩個問題:第一,烽和燧到底指火還是指煙?第二,夜里點的火到底是烽還是燧?
? “燧”本是指一種鏡子,類似于較為原始的用于取火的凹面鏡。從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燧”與陽光有關,笨想一下,誰會借助月光取火呢?故有“陽燧”一說。
?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夜里點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煙叫燧。
? 而《現規》中的解釋為:古代邊防人員遇敵人來犯時,為報警點燃柴草或狼糞冒出的煙或火(白天冒的煙叫烽,夜里冒出的火叫燧);借指戰爭。
查《后漢書》,有:“修烽燧。”李賢注:“……晝則燔燧,夜乃舉烽。”《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和褒姒的故事就不說了。
? ? ? ?這樣對比,孰對孰錯就很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