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的一生,始終處在逃離之中。
一次逃離,也許是舊的結(jié)束,也或許是新的開始。
小時候渴望長大,是想逃脫童年的束縛,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是硬幣的兩面,拋在空中落子下來,誰知道是牽掛還是羈絆。年歲大了,皺紋漸起,期待返樸歸真,經(jīng)常夢到小時候的事,這是你想逃離中老年的油膩生活,甚至還有對越走越近的死亡的本能恐懼。
一個男人或者女人出軌,無非也是一次肉體的逃離。其實從達爾文生物學的角度而言,天下所有的肉體都是一樣的。但人類細膩的情感賦予了每具身體不同的內(nèi)涵,一束暗淡的燈光,一件不同材質(zhì)的布料都有可能產(chǎn)生一次意外的逃離。
這個物理世界處處充滿著矛盾,悖論。何況脆弱,圓滑的人類。
(二)
我反復(fù)幻想著再次回到那座城。
那是一座很小的城市,城市主干道也就區(qū)區(qū)兩條。東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的交叉點就是這個城市最繁華的地方。我記得城市最高樓的下面有一個盲人老大娘,經(jīng)年累月每天早晨在那里賣報紙,一元一份,風雨無阻,比時鐘更準時。
記憶像刀一樣鐫刻住了那幅畫面。任后來經(jīng)歷再多的人與事,也無法將其風化。相反被鏤空后的回憶往往記得更深更久。
畫面的主角是剛?cè)氪髮W半年的農(nóng)家少年。他把自己捆綁在了親手畫的時間,空間的圈套里,像迷上眼睛瞎撞的鹿,只剩下無謂的喘息聲,卻注定離出口越行越遠。
你得承認這個世界上有某個壞女孩在等著你!
她的笑對你來說是纏繞的蛇,不動聲色之間就讓你無法呼吸,完全喪失反抗之力。而后,她卻用滑膩的身體撩撥你僅存的意識,你以為這是解藥,卻不曾想直接墜進無底的淵洞。
少年行走的每一步都是機械的。
我作為遙遠的旁觀者,不知道身處現(xiàn)實世界,還是正在看一部電影。
遠處蒼紅夕陽的背景下,讓他臉上的淚更加一覽無余。路兩邊的行人奇怪的看著這個年輕人,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青春世界能有多大的事?現(xiàn)在回想起來甚至有點可笑。
經(jīng)歷過的人常以過來人的視角,咂著嘴巴嘲笑年輕者的無知,無病呻吟。
可每一個人都從脆弱的年輕時代走過,這注定有些傷,有些痛你必須要去經(jīng)歷,也注定要去承受。
經(jīng)歷了,痛苦了,傷過了,哭泣了,也就好了。
少年正處于人生的這個節(jié)點上。幼稚的以為朝夕便是永恒。晚熟的代價往往是需要承擔更多的痛點。此時我看見他正在街道拐角的電話亭里給遠方的父親打電話??蓛汕Ф喙镏獾母赣H是不可能過來陪他的。他注定無法逃離這座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城!
半年之后貌似走出來的少年與我相遇。只是他身邊的女孩經(jīng)常更換。他微翹的嘴角邊是我不曾見過的笑。
于是我知道,他因為自己的逃離造成了身邊女孩的一次又一次逃離。
逃離原來是一個圓。
貌似走出卻又無法遁形。
(三)
我越來越討厭一個人旅行。
五年之前這是我的最愛。一個人,一背包行囊,無需攻略,說走就走。
我可以懷揣著十塊錢,騎上山地車去陌生的城市,僅僅是看一眼。真的僅僅是看一眼而已,馬上再騎行五個小時趕回來。
婚后我和妻商量,能不能讓我每年最低自己一個人出行一次。我覺得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放松。陌生的地點,彼此完全不了解的人與事,我才覺得徹底安心。
人總是認為在熟人面前放松,其實真正的安然總是來自于陌生人。
我渴望誰都不認識我,我希望自己活的像一個旁觀者。
只是突然之間感覺這一切都很無謂。我慢慢變成了一個孩子,我渴望全家人的一起出行。我依賴著他們的氣息。我貪婪的享受著他們的言笑,像空氣,不離不棄。
于是在這樣的遠行中,我認識了后來的妻。
兩個月之前,我和前妻在某座城市的咖啡館里不期而遇。我們相視一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人因為逃離而親近,卻也因為太近而選擇逃離。這是一個周而復(fù)始的惡性循環(huán)嗎?
(四)
易卜生《玩偶之家》里出走的娜拉曾經(jīng)激勵了近代中國的婦女解放,無數(shù)的娜拉由此誕生。只是請問娜拉出走之后應(yīng)該怎么辦?魯迅先生認為或者墮落,或者回家。
今天的我們依然面臨著娜拉逃離以后的生存問題。
愿這個社會足夠包容……
(原創(chuàng)文章,禁止任何抄襲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