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夜的屋頂,有紅酒有故事,俯瞰城市的夜景甚美,有微風,有樹葉發出的簌簌聲,還有天邊明亮的月牙,特享受這種無人打擾的寂靜感。
剛參加完葬禮,身上還殘留著錢紙的味道,內心又是一陣的觸動,可以說我感情細膩,也可以說我多愁善感,但是不管怎樣我每次參加完葬禮都會有些酸楚,因為再一次近距離的感受死亡,感受以前那種很害怕很難過的場景,感受那一份無論在任何一個街角都不會撞見的離別,而我只是想隔著空氣問問另一個時空的他們在那里過的好嗎?有沒有空氣,有沒有芬芳的花草,有沒有鮮活的人所經歷的一切?
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們也終將會離開這個世界去那個陌生的世界生活,那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世間是否有魂存在?
我卷縮在沙發上陷入了沉思,人生古往今來談及生死都是不喜歡的,因為話題沉重、傷感,可是這確是每一個人某一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而現實生活的一些葬禮被習俗,被人情世故而禁錮,親人的哭訴被哀樂或法師的語言所掩蓋,沒有人會切身體會到當時人內心有多痛,我們往往是拿著一個紅包趕禮之后的入席就坐,在就坐的每一個人的表情中沒有一絲的悲傷,甚至還有人在席間談笑風生,畢竟傷痛不是發生在他們的身上,甚至我們還可以目睹一場兄弟姐妹之間的財產之爭,或者還有子女撫養權之爭,以及涉及到主人公生前誰照料的多誰照料的少的爭執,一場足夠悲傷的葬禮變得滑稽而寒心,本該是讓逝去的人安詳地離開,卻演變成一場爭奪之戰,少莊嚴,少了情義,少了肅目,少了人性。
而在美劇的電影里或者其他電影的葬禮里都是莊嚴肅目,甚至是唯美的畫面,仿佛是制作的PPT一樣,畫面都美麗而恬靜,總是在下雨天,所有人穿著一身黑衣服,撐著一把黑雨傘,牧師禱告完畢,臺下的人抹去眼淚,面帶微笑,又仿佛眼前的逝者在另一個世界會過的很好,很幸福,然后所有人圍繞著棺材一一送上手中的小白花,整個畫面很安靜,沒有大哭大鬧,沒有歇斯底里,只是對這個人生前的事跡緬懷,我不知道這是電影的劇情需要,還是西方的葬禮本來就是這樣,總之我卻偏重于這種溫柔而平靜的葬禮模式,因為掩蓋了太多的世俗。
有時候我又認為活著比死亡痛苦,因為我常常會在朋友圈或者現實生活中聽到有人再問活著到底為了什么?或者說活著就是累之類的言語。
人啊!從呱呱墜地,在到1歲開始學會說話,蹣跚學步,在從7歲開始讀書寫字考試升學到畢業,然后擠入求職熱潮被人百般挑剔之后進了職場,開始努力學習尋求穩定,再到談戀愛約會,尋找合適的對象結婚生子,呱呱墜地的孩子又開始周而復始的行走在這條路,孩子越發長大,你越發衰老直至死亡,然后你突然發覺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
最悲哀的事這條路還活的十分艱辛,常常被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搞得頭疼,常常會發現錢永遠不夠花,得費盡心思的去賺錢,可也未必拿到自己滿意的薪水,常常想發火,而此火不能發泄給讓你想發火的人身上,而將滿腔積壓的怒火發泄在家人,在愛人身上,然后莫名其妙的被推去擔當責任,履行義務的行列中…………
最后就是活的身心疲憊,死很容易,但是活著卻需要一輩子的勇氣。
【2】
有人就會覺得死了還好點,不用在被世俗禁錮,不用在身心疲憊呢?不會在有七情六欲,不會在糾結任何事,不會在迷茫?
可是在我之前有一段時間的價值觀里,我從來不覺得自已有資格談論死亡這件事,就好比只有走過世界各個角落吃過各種美食的人才配得上吃貨或者美食家的頭銜,就好比行走過千山萬水的人才配得上談論旅行的意義一個道理。
所以我認為能談論死亡的人一定是上過刀山下過火海,經歷過人間坎坷,有一定思想的老者,或者是偉大的作家、科學家、企業家他們才有資格談論人生的生死,他們才能把生死談的別開生面。
但是有一天我的價值觀變了,我開始懂得,造物者創造的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好不容易來著世上走一場,可所有概論總結只有死亡是這個世界唯一公平的事情,這是誰都不可避免的,不管是富豪,乞丐,普通人他們最后的終點就是死亡,最后都會躺在四面不通氣的黑色或者透明的棺材里,只不過是每個人呈現的方式不一樣,可是死神一旦來了,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默默地接受,不是金錢可以改變,不是親人的哭喊聲可以驅走的。
很長很長的時間里,我跟所有人一樣,目睹了這世間發生的一些無常的事,見到過好多的意外,一瞬間就陰陽相隔,比如記憶猶新的5.12大地震,比如某某高校的女大學生被殺害,比如自然災害陸續發生的泥石流跟火災,總感覺生活在這個惡魔的圈套中,隨時都可能丟掉小命,我跟很多人一樣在看完電視或者網絡視頻,都會心痛難過一段時間,感嘆生命無常,然后的然后我還得繼續上班加班趕早高峰的地鐵或者擠擁堵的公車,周末依然去菜市場跟賣菜的小販討價還價,時間漸漸地而過,慢慢的就會淡忘,當下一次事件發生時,悲傷二重奏的被喚醒,然后又是難過,接著淡忘,如此的重復。
年紀越大,越發的恐慌自己有一天也會迎來死神,常常在想如果我死后是否有人記得,這個世界又會怎樣?而我在也看不到親人、朋友、愛人,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的風景和點點滴滴,我總是在深夜糾結和心痛,那種痛無人能懂,那種撕心裂肺的無助,怕離開世界,怕.......
我卻想起突發心梗去世的父親,沒有任何的預兆,也沒有任何的心里準備,那時候我剛好要備戰高考,每天的摸底考試,母親本想掩蓋這件事,但還是被我知道了,因為她的淚水掩蓋不住這份“謊言”。
當我發現這件事,我覺得父親的去世比高考還重要,我有什么資格不去面對他最后的一程,我慌張了,我落淚,想喊又喊不出來,只是不停的落淚嚷著要見爸,自己一個人連夜趕往火葬場,他就那么安靜的躺在水晶棺材里蓋著紅布,我想他一定很冷,盡管密不透風的蓋著也感受不了空氣中的溫度,身體也不會再有體溫。
我3歲的那年他跟姑爺一起南下打拼建廠,極少回家,回家的印象總是給母親一沓厚厚地紅票子,我總是被他架在肩頭喊我:“小丫頭騙子,小丫頭騙子”,他是第一個給我買公主裙的“帥老頭”,他是親戚中第一個讓我們先住樓房的“成功”人士,他是第一個在那些年代讓我們活得風光的“將軍”,他是第一個面臨金融危機還能低下頭去變賣廠里東西,拾廢品賺錢寄回家的“好男人”,他是第一個因為沒錢往家里寄不敢回家過年的“窮”老頭,他是一個不愛惜身體抽煙酗酒倔強愛跟母親吵架的“臭”家伙,他是第一個指著鼻子罵我的:“別以為你讀點書的高中生,就有資格給我談社會的蠢丫頭”,現在想想他說我的蠢是多么的正確,他以為他可以掩飾得了他苦逼的歲月,他以為扭轉局面我們會感謝他,結果沒有褒獎,只有母親不會安慰人給予的指責,他說家里沒有溫暖,娶了一個蠻不講理沒文化的老婆,可是他還是到生命的盡頭還在顧家。
本來日子可以越過越好,本來他就是一個強壯的胖子,身體也很結實,可是死神偏偏向他招手呢?那么的突然,母親是一位堅強隱忍的女性,她在葬禮上沒怎么落淚,只是一邊喋喋不休的看著棺材罵:“讓你不喝酒,不抽煙你不聽,這下安逸了,安逸了”,手卻抖得厲害,眼睛里飽含著淚水,我跟姐明白其實她嘴上說多不在乎,其實心有多痛,卻不亞于我跟姐任何一個人,那時候我只知道我媽說:“你別給我一天到晚的哭、嘔氣,要是生病了我可沒錢給你花”,只是我根本不想理會她“惡毒”的語言,“老頭”你說你都不參加我18歲的成人禮,怎敢說走就走,誰會記得你這不負責任的爸,我可是為你哭的眼睛都腫的睜不開。
其實痛苦的活著更可怕,比這更可怕的是看著親人痛苦到無能為力的悲涼。
我常常看見我強悍的母親一個人默默的背地里摸眼淚,被我們發現她總是會說:“這一輩子我就沒有享受過他的福”,她總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食量減少,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默默地發呆,自己藏著做事。
那段時間生活陷入低谷,干啥都沒勁,我們再也看不見“老頭”呢?而他也再也看不見我們,再也看不見我找工作,我跟老媽“斗智斗勇”,再也看不見我結婚生子,我也看不見他在天堂過的好嗎?
隨著時光我們漸漸地從悲痛走出來,堅強面對生活,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時光是一個可怕的東西,痛苦的情緒被時光稀釋,連對他的記憶都變得模糊,而印記卻定格在照片里,可怕的是我連他的音容笑貌都沒有一絲記憶的殘存,而每年的清明,春節上墳卻變成一種習俗,一種祭拜,一種對亡者的哀思,可是曾經那種撕心裂肺的傷痛不在那么的明顯。
后來在聽到母親說誰家親戚去世,本來我是沒有感覺的,是因為在時光的打磨中我學會面對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媽總會提醒我,那爺爺以前還給你買過零食吃,那位嬸嬸還是給你編過小辮子的,那個奶奶還帶過你.....
于是我的記憶開始穿越回去,回想曾經我與他們有過的記憶,雖然那些記憶模糊破碎,可是畢竟在他們有生之年也曾愛護過我,心疼過我......所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憶起他們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了我,離開了他們的兒孫,心里就會莫名的堵得慌而壓抑,漸漸地是眼淚流出來,然后是嚎啕大哭,接著平靜的抽泣,最后一個人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呆許久。
有時候我覺得死亡是件很簡單的事,一瞬間就陰陽相隔。
生也容易,死也容易,活著卻不容易,悲傷心痛地事情太多呢?
人總是會因為時光而去淡忘一件事,就像父親離開一段日子,他曾經的朋友同事,似乎也隨著他的離世慢慢地消失,被他們遺忘,甚至忘記他曾有來過這個世界。
殘忍的話題也隨之而來,有一天我們也終將離開這個世界,我記得父親,可惜我也去了他去的世界,我的親人也許記得我,但未必記得我的父親,后來孩子的孩子輩都不在記得我們之間的任何一個人,當然我們也不是一代英豪被記入史詩,讓人時刻惦記.........
【3】
有一天,我們終將離開這個世界,死亡等于零,活著還有一絲念想,至少靈動。
有一次我跟表姐帶她家寶貝住院,想要個單間,醫生說單間住的全是白血病孩子,沒有床位。
我從來沒有零距離接觸過白血病患者,很好奇,有一天我就跑去單間病房看了一下,覺得每個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樣,沒什么特別,一樣天真爛漫。
我感謝小孩世界的單純,也感謝小孩子不懂世事,大概他們都還不懂的死亡這個詞匯,所以并不懼怕,像普通孩子一樣洋溢著向日葵般的笑臉,讓人憐愛,不愿意去揭露死亡的真相。
有時候我有一個莫名其妙的想法,既然有一天我們終將離開這個世界,或遲或早,被人淡忘、遺忘,那么活在這個世界上又為什么總是和別人和親人和朋友計較一些事情,是不是太不值得呢?想想人生數載,生命是多么的珍貴,能否更好的珍惜生命,用這一生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然而現在我們這代年輕人在外面因為工作原因受了委屈,總是將外面的怨氣發泄給年老的父母,什么都怪出生不好,都怪他們沒能力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條件,都怪某某導致的,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你還可以向誰抱怨,像誰指責.........
要么就是冷暴力,低著頭抱著手機,搶占電腦打游戲,忽略對父母的交流,對父母的關心,可是終究有一天他們會離開這個世界,連嫌棄的對象都沒有,連個哭訴的地方都沒有,連一個可以說心里話的人也沒有............
我們是不是該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呢?
現在的離婚率頻頻高升,為何不能想象曾今一路走來的艱辛,一個為了家而打拼的男人不能全力對家的照顧得不到理解,一個相夫教子與世隔絕被男人嫌棄的妻子,從而導致的性格不合,感情不合而離婚,可是有誰正真的能從新認識自我體諒對方開始呢?珍惜對方某一方面的付出呢?
有一天,我們終將離開這個世界成為一堆白骨,還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價值呢?
死亡,其實沒什么可怕的,生老病死在正常不過的道理,可是有誰敢說我不怕呢?也許言語的不怕,可是未必心里不懼怕。
在電視劇里我會認為沒有死亡的概念,那些武打片被打的血液四濺的演員,總是死不了,因為他是主角,他死了誰能把角色詮釋的完整。
就算電影里有主角的親人朋友去逝,可是鏡頭沒有過度的去渲染那個死去角色的悲涼,都是去詮釋主角如何化悲痛為力量,開始研究武林絕學為自己的爹娘為自己的師父報仇雪恨,最后的結局總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雙方斗得兩敗俱傷才知道愛是這個世界的真諦,才彼此言和有個良好的結尾。
從那之后我反而覺得對死不在那么害怕了,起碼知道這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然而讓我明白死亡是什么的時候,就是父親去世的時候,說起來特別矯情,從小到大我就是及寵愛于一身的刁蠻丫頭,畢竟我晚到這個世界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所以極度的寵愛也不足為奇,可是父親走后愛失了天平,腦子蹦出一句話:“你是沒有爸爸的人呢?”,那一刻,我覺得當下痛楚不已,我的腦海里有一個聲音,他可是你生命唯一至親至愛的人,血濃于水的親人,可是后面的日子里以至于你這一生都沒有機會在叫一聲他“爸爸”,因為他沒有了,真的沒有了,那一年我窩在被子里哭了很久很久,我把枕頭哭濕了,沒辦法我繼續忍受潮濕繼續哭,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這種悲傷,只是從哪之后,從來不做的家務的我開始幫著母親,從來不需要我操心的事也開始學著操心,從來對錢沒有概念的我也明白人民幣的珍貴.........
說起死亡,簡直就是天大的事,我總能看見有人在葬禮上被人罵?因為那人在葬禮上從頭到尾沒有掉一滴眼淚,人們就會罵他白眼狼,就會認為他冷血,我很不喜歡在葬禮上指責那些沒有哭泣的人的無情,然而每個人對一件事的表達根本就不一樣,也許你根本無法揣測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你又怎么會知道他在夜里哭泣會比其他人少,你又怎么會知道他只是想默默地緬懷逝人,你又怎么會知道在后來很多的日日夜夜里他思念哪位逝去的人曾一起的記憶碎片呢?
其實很多人的悲傷只是想展現給大家看見的悲傷,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悲傷的。
生老病死其實是人世間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人會覺得我無聊的寫這樣的思考,也不過是為了保住性命,在吃飽喝足之后想太多的感情出口而已,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我希望自己平安,也希望我身邊的人平安,但是有生之年我希望我活的有意義,活的珍惜,因為我已經近距離的感受過死亡,也明白當初很難過很傷心很害怕的感受,我只不過是更早的接受靈魂的洗禮,觸碰一場關于生死的理解,我想用這些勇氣和積攢的強大來面臨接下來我要應對的生活,我的母親會漸漸地老去,我的親人會慢慢老去,將來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我的子女的悲慘場面,與其逃避,害怕,還不如學會接受。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越發的相信命運,逝者已逝,命運自有上天安排,真實的現實社會的我們每一人都在承受人生的坎坷,活的疲憊不堪,但是人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能擁有,我既然來過我們的生命,我們就好好的珍惜生命,安心的對待好身邊人,告別也要用力一些,盡可能的在生命里留下有意義的價值,至少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你還會被身邊人記得,還會被時光記得你來過的足跡。
有人會說:“既然知道會死,那么就等待死亡”。
如若我知道明天我即將死去,我為何要等死,為什么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呢?
等死的心態是悲哀的,你不愿意付出,坐吃等死,你比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人更加的悲哀,你的人生白給你存在的意義,你可能死亡的結局是餓死或者顛沛流離,窮困潦倒而缺乏生的勇氣而等死,我想你死后的葬禮都可能沒有人愿意出席,那么你回首還有什么資格說等死二字。
在我看來,人生最主要就是去經歷。
人活著不是為了一個結果,人到最后回憶的向來不是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奮斗道路上前行的自己,是否活的有意義,有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