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自私,一般的認知里是個貶義詞,為了謀取一己之利,不惜損害其他人的利益甚至鋌而走險,換句話說,這個自私的家伙簡直壞透了。
我是那種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特別懂事,甚至會以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為榮,不會和別人吵架(更別說打架了),凡事都以退讓為原則,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沖突,總之,以父母省心為原則的孩子就是我。
我這個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口中的好學生,乖乖滴成長著,中學時代不敢談戀愛,我總能阿Q似的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現在又不結婚,干嘛要談戀愛,多耽誤學習,每個年齡階段有每個年齡階段應做的事情,再說,還有那么多變數”,一路跌跌撞撞,但也算平順的走到現在結婚生子,至少我現在這么認為。也只能這么認為(如果有時光穿梭機,也許我會重新演繹一個新角色)。
即使后來去外省讀書工作,也從來報喜不報憂,爸媽,我在北京特別好,領導對我不錯,挺重視我,而且馬上有個去美國出差的機會,領導會派我去的……,媽,我今天吃到了正宗的北京烤鴨,特好吃……,這邊喋喋不休地敘述著工作及生活中的瑣碎美好,有好幾次我甚至都能看到電話那端父母臉上充滿自豪和滿足的笑容。
可是,我卻沒告訴他們,我住的那個小區是北京臟亂差的外來人口集聚地,常年見不到陽光;我也沒告訴他們,我第一次從住的地方坐公交去單位擠了五次都沒坐上車,硬是把眼淚憋回去擠上了第六趟;我也不敢說,我在租屋里一個人生病了,打著點滴,都沒個搭話的……。
工作后,我盡量不給領導“找麻煩”,也不和同事們發牢騷,領導那么忙,有那么多事情要處理,我不能“麻煩”人家,有句白話,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工資),后來搬到了朋友的半地下室(幾平米的小房間),即使我多想改善一下住宿條件,但還是很阿Q地告訴自己,領導也不容易,一個女人辦個公司帶著幾十號人不容易,算了吧。(用我后來同事的話說,你是個傻姑娘吧)。
結婚了,為了能在一起,結束兩地生活,我離開了生活五六年的北京,離開了那些熟悉的人兒,開始了有點陌生的新生活。但由于老公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外地出差,我經常要自己一個人處理很多細小的事情,比如,電用完了,要自己下班去交費,加班了,自己要一個人打車回家,從來不敢奢望有人能接,回家后家里也漆黑的沒有半點光,同時我還要應付很多繁瑣的人情世故,要“孝敬”長輩,禮數周到,要學著討公婆之歡心。很多事情一個人要面對,但卻不太愿意和老公講太多,因為我依然很阿Q地告訴自己:他在外拼搏也是為這個家,不容易,不要讓他操心了。
直到最近看到《奇葩說》上,有期討論父母的養老問題,大多數都從如何理解父母,為父母著想的角度出發,而范湉湉那段相反的辯駁卻讓我很動容,“我也需要父母的愛,范爸,你不是曾和我說,我是你的心,我是你的肝,我是你生命的四分之三,說話算話……你不許走”,是啊,我也需要你們的愛啊!善解人意,孝順父母,體貼老公……所有種種無可厚非,可是,你自己呢?唯獨忘了你自己,你也需要疼愛。
為什么總是你來照顧別人的情緒,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雖然我不愛吃甜食。
但至少也要讓人知道你哭是因為你委屈了,你一個人也會害怕,你也需要人來對你善解,你也值得別人對你所有的好。
如果真有時光機能穿梭回去,我不想再做那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我會上課時間看小說,下課打游戲;我想和暗戀自己的男孩傳小紙條,在不懂愛的年齡談情說愛;我會面不改色地對領導說,老板,承擔那么多工作,是不是該考慮給我升職加薪了;我會對老公說,你回來吧,我一人承受不來,我們一起開個小店,或者找個工資少點的工作,再也不要為了討生活分居兩地,缺失的愛是多少金錢也彌補不了的。
最后,我想對自己說,自私一點,只要不傷害別人,這樣的自私沒什么不好。
任美尼:目前就讀長安大學工商管理,三十歲晉升寶媽,愿心停靠在二十歲那年兵荒馬亂的歲月。曾游歷美國,臺灣,港澳和中國各地,帶著游子的心過好現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