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到,刀魚就到。前腳立春,后腳便有熟識的店家通知你:新鮮刀魚上市了!都說刀魚滋味在清明前后是天壤之別:明前刀,肉質滑嫩,刺若游絲,入口綿軟,堪稱上品;明后刀骨堅肉糙而鮮美頓失,做法上便只適合出湯汁或者香酥油炸了。因此,從立春到清明就成了吃刀魚的黃金時間,人們趕天趕地奔向各處號稱貨真價實的館子,一飽口福:二兩也好三兩也罷,不在大小,在乎先嘗為快;下碗刀魚面煮只刀魚餛飩,不在形式,在乎個中滋味!
? ? 刀魚之得名或是因為其形狀與柳葉刀相像,但每每看到買單時動輒上千一兩的價格,就不由想起當年以順峰為首“京城三把刀”里的那把刀,進而聯想到“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意境,那水自然是口水的水。不管是哪種刀,在吃貨眼里,即便已成為盤中之物,燈下的刀魚總會散發出一種若瓷似玉的光芒,讓你感受一種別樣的精致優美,仿佛告訴你這就是傳說中的有品有格。時令刀魚的鮮美確實無可挑剔,尤其雙唇一抿,鮮香即由舌尖溢出直至腦后,豐腴沁于齒間的同時又微微在上腭泛起些許的甘甜......回甘也許是許多優良食材共同的特點,難怪即便是以麻辣見長的川菜也不忘糖的妙用,無他,提鮮而已。總感覺清蒸刀魚的鮮美,應該少不了泰椒與豬油的佐襯---泰椒是粵菜大師傅蒸魚之不傳秘籍;豬油則是當年老娘做清蒸武昌魚的必備佐料,說起我媽親手烹制的清蒸武昌魚,其美味與眼下刀魚味道真的難分伯仲!在春暖花開的時候,萬物復蘇也喚醒許多莼鱸之思,小時候,從自家院子里的香椿樹上隨手摘下新鮮的香椿,和剛從雞窩中取出來的余溫尚存的雞蛋炒在一起......香甜的滋味,在舌尖,更在心間。
? ? 相比于古人“魚躍銀刀論網買,酒傾綠蟻滿杯浮”的豪邁,據說現在一年中野生刀魚可以到達餐桌的也就幾百斤的樣子,店家更多是以湖刀、海刀濫竽充數,讓我等饕口饞舌卻又不辨菽粟之輩,于滿嘴飽含鮮香之際,仍不免滿腹狐疑,只希望天不欺我,厚道人肚子里總不該全是假冒偽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