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從大文人蘇軾和大書家的會面為起點,從老米聽從老蘇建議開始,重點臨習米芾32歲以后的作品。
宋元豐五年(1082)三月,米芾卸任長沙掾,路經黃州,拜訪被貶黃州團練副史的蘇軾,并向東坡請教畫竹之法。米芾在《畫史》里說,拜見蘇軾之時,見蘇正好喝了酒在創作《偃松圖》。
蘇軾《偃松圖》
蘇軾自題《偃松圖》云:怪怪奇奇,蓋是描寫胸中磊落不服之氣,以玩世者也。
東坡先生與別人境界總是不同,《赤壁賦》里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嘆,想必與此自題暗合。
這次會面,蘇軾對米芾的書法大加贊賞,并指出,書法當取法晉人。
自此始(1082年,米芾32歲),米芾聽從蘇軾的學書建議,收集晉人資料和作品,潛心學晉。
《盛制帖》是老米此年之創作精品。
米芾《盛制帖》
米芾《盛制帖》,行草書墨跡,縱27.4厘米,橫32.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約元豐五年(1082年)
釋文:
盛制珍藏,榮感.日夕
為相識拉出,遂未得前
見.寒光之作,固所愿
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
此為致蔡肇書札。蔡天啟(蔡肇),潤州丹揚人,乃先后從王安石、蘇軾學。
臨作之一
臨作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