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源于一個朋友的詢問,爆發于和某個知乎大牛的激烈討論。干貨的用處究竟有沒有那么大?看干貨是不是百利無一害?
無論你是混跡于知乎,WOSHIPM,產品100,還是36KR等等。每天怎么看都看不完的干貨你一定讀過不少。看干貨讓你長見識,看干貨讓你懂人生,看干貨讓你成為知識分子。
然而,碎片化的干貨讓你變得仿佛什么都知道,知識面變得無窮的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張口閉口互聯網思維,熟不知不經過自我轉化的干貨也會成為毒藥,讓你無法自拔。就像成功學文章或是心靈雞湯一樣,其實你根本什么都沒得到,所有的知識都是他人咀嚼過的東西,還未自我轉化就吃了下去。實在不可取。
多一些思考,少一點盲從!給干貨加點水再咽下去!
說說我的這個朋友,想要進入互聯網行業做PM的他,臨近畢業,慌得要死,每天就像沒了頭的蒼蠅到處學習,知乎里大神高贊一律拿來,產品10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到處都有他的影子,更別提各種PM集結的QQ群了,就這樣無頭飛了一陣后他確實逐步了解了這個行業,然而干貨吃的太多的他基本喪失了辨別能力,進而分不清究竟什么說的對什么說的錯,什么事情都過來問我“該怎么辦啊”?我說,少看別人怎么說的,多看自己怎么想的。尤其是知乎上的那些,所謂的干貨也都是個人立場上的觀點,然而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一樣的,別人的觀點亦不會100%適用于你。就像這個朋友問我,要不要寫500個產品分析然后去投簡歷。因為他在的某個群里有人自學產品一段時間的人就是這么做的。我當時就無奈的笑了?500個?一個產品分析寫一天也需要500天,半天一個也要寫將近一年,行業背景的剖析,產品數據的調研,主要流程的體驗,功能上的研究這些那個不是需要投入時間的活?要有多夸張的能力才能寫出500個產品分析?一個工作了幾年得PM每日積累倒是有可能的。經我這么分析后,我的朋友恍然大悟,“啊!對啊!這太能忽悠了”。隨后我向我這朋友要了那個群號,群主是知乎產品經理話題下得到過很多高贊的自學成才的PM。
之后的事情起因是下面這張圖
他在群里拋出了一個問題,這個頁面中的退出X 為什么放在了左上角?
于是群里紛紛抒發己見,整理一下有以下幾點。
1.能提高用戶的注冊率
2.這個頁面的交互是彈出式的登錄頁面,左上角在iOS中是返回/取消的通用設計,X放在這里更合理
3.因為一般人都是用右手操作手機,×放在左上角的時候用戶注意到和點擊它的可能性更小。從而增大用戶登陸次數和用戶注冊量,提高流量
4.一般左上角是點擊盲區,能有效降低用戶點取消的概率
一般用戶視線掃描是從左上至右下的。用戶掃到下面的時候容易遺忘左上角有個X
到這里說西君提了一句,不認為有第四種設計意圖,在隨后又經過了一些討論后,說西君繼而提了一句不認為所有設計都要去探尋它的合理性,有些設計也許本身并沒有合理性。尤其是非資深的PM也許只是覺得應該有個退出,而并沒有考慮細節。到這里說西君也只是描述一下自己的看法,若有不同的意見大家互相交流就好。說西君當然認為每個設計都去探究細節當然是好的,但目前行業魚龍混雜什么樣的PM都有,你能保證每個人在設計時都考慮過那些細節么?一定不是,一定有經不起推敲的設計,然而現在有一種風氣尤其是在知乎等社區,什么東西都拿來長篇大論解釋一番,似乎這個X放在了中間他們也能說出1,2,3。我提倡事物要辯證的去看,于是說西君才說出了上面一席話。可是群主站出來用極為有B格并且教育的口吻闡述了所有設計都有其合理性,隨后說了很多,我提出這件事情兩人立場不一樣就別在深究了,然而他卻死咬不放不斷,只認為自己是對的,字里行間全是戾氣,自以為是的形象躍然紙上。甚至開啟了全員禁言以安靜的大肆評論一番,講完后幾個成員出來說“說得好!”就好像領導講話一樣,然后群主說我放著工作不做在這里和你們說這些。拍拍屁股走了。 說西君真是只能留兩個字“呵呵”。一個自學2月的PM,也許你確實天賦異稟,刻苦學習。但是,如此偏執,絕為是絕非大師,并非在知乎拿過幾個千贊,自學幾個月成為了PM就可以讓你如此肆無忌憚,有恃無恐。
這件事里倒不是說說西君就是對的,我只是想表明一種看事的態度,延伸到之前說的就是,干貨也好,個人見解也好,都要辯證的去看,汲取有用的進而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體驗,不要拿來主義,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沒了判斷能力。
至于上面那個例子,說西君的想法有兩點
IOS慣用左出又進的設計
退出X在這個頁面與返回鍵是相同的,若是我來一定會用返回鍵而不是X
當然我也沒有什么資歷,你們把我批判一番你問我資詞不資詞,我當然資詞!但是,裝B的氣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