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了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寶媽怒jue不拿自己當外人親戚的故事,看后感覺大快人心。
故事的主人公暫且叫她A姑娘吧,一個心地善良但又稍有鋒芒的一個火辣辣的東北妹子,老公是一個溫儒爾雅的上海男人。
A姑娘嫁到上海很快與老公有了一個愛的結晶,一家三口每天其樂融融的。產假很快就休完了,于是請來了在老家的婆婆幫忙照看孩子。
婆媳相處的甚是愉快,生活里沒有一地雞毛只有相親相愛。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在吃飯的時候婆婆宣布,自己的妹妹也就是老公的小姨要帶著自己的小孫女來上海玩,因為都是親戚所以邀請他們來自己家小住幾天。
A姑娘聽后心里萬分的不情愿,但是礙于情面不好說什么。
第二天老公的小姨帶著孩子進家門的那一刻,A姑娘的心里已經崩潰了,感覺心里有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
小女孩今年三歲比自己家的兒子大一歲,從一進門就上躥下跳的,像只野猴子一樣。先是搶兒子的玩具惹得兒子哇哇大哭,隨后穿著鞋跑到臥室里在床上蹦來蹦去,潔白的床單上頓時出現一個個的腳印,讓人欲哭無淚。
最可氣的是小女孩的奶奶只是象征性的說了句“別瞎胡鬧快下來”,并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
婆婆看到A姑娘臉色不好看了,趕忙說“小孩子嘛,是挺調皮的,再說了都是親戚又不是外人!”
“好一個不是外人啊!簡直就是熊奶奶和熊孩子”,A姑娘心里想再忍你幾天。
之后就去廚房準備飯菜,不一會聽到了兒子的哭聲,她跑過去的時候見到了的場景已經挑戰了她的底線:那個小女孩正在搶兒子最喜歡的玩具汽車,兒子不給小女孩就用力的打兒子,兒子痛的哇哇大哭。更加離譜的事,那所謂的親戚竟然添油加醋的說兒子不懂得謙讓。
是可忍孰不可忍,A姑娘當時就飚了,“你以為你們是誰,別不拿自己當外人。讓你們玩是我們對你們仁慈,不讓你們玩是本分,而且我們只對有教養的人仁慈。”
說完拿出了電話,給他們定了酒店,然后把祖孫二人轟了出去。
02
看多了那些要教我們善良大度寬容的文章,故事里的寶媽說出了多少寬容的人們對那些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親戚的不滿。
親戚對于我們而言是很特殊的一類人,可能一些不那么親近的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但是卻又不能否認與他們稍微有那么一點血緣關系。
就是礙于這種微妙的關系,當他們的行為一再觸犯你的原則和底線時,我們一再退讓,一再寬容。
然而你的寬容并沒有贏得他們的感謝,反而更加的肆無忌憚。
為什么呢?
因為的善良太沒有底線了,當你的底線一次次的被突破時,也就沒有人重視你的付出和寬容,一切都成了理所應當的的了。
他們把你當成了菩薩,普度眾生是你的職業,你不度他,個人來度。
所以如果遇到這樣不拿自己當外人的熊親戚,你也別拿他當外人,毫不留情的jue回去。
03
以上就是現實中的熊親戚,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在我生完孩子以至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時不時的會遇上一些“熱心腸”的親戚,他們總是打著親戚的幌子,不拿自己當外人,時不時的變著法子戳到我的怒點。
要么在寶寶睡覺的時候不請自來的看寶寶,想盡各種辦法的把寶寶弄醒了,寶寶哇哇的哭,熊親戚咧嘴呲牙的笑。暈了,難道你那么不辭辛苦的跑過來就是為了聽寶寶的哭聲的。
要么張口閉口的為你好,今天七大姑說:“不應該給寶寶躺太低的枕頭,這樣不舒服,巴拉巴拉的......”明天八大姨又說“你看誰誰誰家的寶寶就光著屁股在外面玩,多涼快啊,你怎么還給寶寶穿紙尿褲呢!”
更離譜的是還總是理直氣壯的要你幫各種奇怪的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過有人打著順便的旗號要求你用母乳喂養她的孩子。理由是自己的奶水不夠孩子吃的,你的奶水多,喂一個孩子也是喂,喂兩個孩子一樣也是喂,不吃也是浪費了。這個理由也是夠奇葩了。
遇到這樣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親戚,我沒法疏遠,因為他們總是不請自來,或是關系過于密切。但是此時我真的無法溫柔的對待,只有毫不留情的jue回去。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就是“親戚總不拿自己當外人,我到底該不該jue他?”
陳銘的一個觀點我特別的喜歡:
人性你給留一絲余地,他就能給你撕出一個世界。你只要給他留出一絲委婉的空間,他就能不斷突破。你必須直白的,冰冷的告訴他這個時代的規則。
04
當你身邊如果有喋喋不休,肆意妄為,不斷挑戰你的底線,不斷戳中你的痛點的不把自己當外人的親戚,我們何必要默默忍受。
一直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卻忘記了最應該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
當你礙于自親戚的關系,礙于面子,選擇沉默和忍耐,會給他們誤以為你是默許了他們的行為,此后更加的肆無忌憚。
最后的結果是傷人傷己!
姜思達說:當我不舒服的時候,我該jue他,這才是一個人和自己相處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