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經典的課文應該交給學生什么呢?結合單元教學的重點這篇文章重點應是教“把握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具體來說,就是教學生通過讀題目、默讀、讀關鍵句子來把握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 ? 這課應該交給學生的知識性東西也有很多,如插敘的作用、對比的妙處、寫景的句式、優美的構段、默讀的方法、概括的方法、講故事的方法、點評人物、場面描寫......
第一課時的設計
一、積累鋪墊
1作者作品、文體知識 2.字詞積累 3.默讀知識 4.分析題目,解讀蘊含信息,學習如何從題目入手把握課文內容。
二、課文概說
1.默讀課文,勾畫課文關鍵句,學習把握關鍵句概括課文內容。
要求:五分鐘默讀完課文內容,并勾畫出關鍵句(課文總領句、課文過渡句)。并試著用一段話證明你讀懂了課文。
如本文講的是............
本文重點寫的是........
本文可以分為兩部分,中間過渡的是......作用.........
三、理通思路
1. 拉出“百草園”這一板塊的線條: 景物: 長吟的鳴蟬 肥胖而伏的黃蜂 碧綠的菜畦 紫紅的桑椹 沖向云霄的叫天子 (動態多彩生機勃勃) 活動: 聽油蛉低唱 翻斷磚頭 按斑蝥 拔何首烏摘覆盆子 聽故事 拍雪人 (愉悅身心樂趣無窮) 心態:樂在其中,十分依戀
2. 步驟二:拉出“三味書屋”這一板塊的線條: 景物:黑油的竹門、掛匾的書房有鹿和古樹的畫 狹窄的小園 (靜態單調沉郁窒息) 活動:拜孔子、拜先生、死讀書、偷偷地描畫 悄悄地溜玩 (枯燥無味束縛不了)心態:興趣轉移、單調有趣
3. 步驟三: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進行對比——板塊碰撞:兩幅畫面不同、兩類活動不同兩種情致不同、兩種心態不同 兩相比照的結構
4. 文旨:表現了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天真童稚,客觀上反映出私塾教育的陳腐內容和落后方式。三味書屋樂大于苦,也有讀書的快樂,貫穿全文的是孩子的快樂,對美好童年的回憶
第二課課時
一、走進百草園
1.概述這一部分講了哪些內容?怎樣概括?方法是.......
陶醉泥墻根
沉迷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鳥雀
2. 精讀第二段,結合課后第四題訓練。
寫景手法、詩意命名、優美的詞語、動態的景物、美妙的句式等。
3. 趣味講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怎樣讀出故事味、怎樣講出故事味?
長媽媽: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 “我”:天啊…… (捂住眼睛,全身發抖) 長媽媽: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 “我”:啊!(驚訝失聲,一把抱住長媽媽)長媽媽: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 “我”:后來呢?(小聲地,似乎松了一口氣)長媽媽: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我”:再后來呢?(天真地、執著地) 長媽媽:睡覺!(嚴肅地)
4. 讀第七段。寫法欲揚先抑,作用:以沒有雪的無味來襯托下雪帶來的樂趣。
? 運用一系列動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雪地捕鳥的過程,表現了雪后捕鳥的驚喜快樂之情。
二、歸納
讀第九段,分析句式。
童年縱情百草園,甜蜜里有遺憾,越憾越留戀。
第三課時
走進三味書屋
1. 概括事件
恭敬拜先生? ? 好奇問怪哉
挑戰對對子? ? 群體同逃課
師生齊誦書? ? 課上偷畫畫
2. 讀文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 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3. 分析場面描寫
4. 概括先生形象?如何概括?
點出人物性格,找出判斷依據。
嚴而不厲? 嚴而可親有點迂腐? 比較開朗
5. 概括說話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
例:不必說拜先生時的恭敬,問“怪哉”時的忐忑,也不必說對對子時的緊張,畫畫兒時候的沉迷,單是群體逃課的那一小會兒,就有無限的趣味。有的爬上花壇折臘梅花,有的蹲在地上尋蟬蛻,有的靜悄悄地喂螞蟻。最搞笑的還是先生的一聲大喝。戒尺在那里等著,罰跪的規矩在那里擺著。但是,先生最多不過瞪幾眼。吼一嗓子“讀書”。于是我們放開喉嚨,亂讀一通,先生沉醉,書屋人聲鼎沸,何止“三味” ……6.歸納
童年縱情百草園,甜蜜里有遺憾,越憾越留戀。少年讀書三味齋,嘆息中多笑顏,且嘆且珍愛。
7. 我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而且是年歲越大越喜歡。也許是因為絢爛多姿的寫景技巧吧,也許是因為扣人心弦的記敘功力吧,也許是因為幽默微妙的情感流露吧……都無從知道。總之,我是越來越愛這篇回憶少年時代的散文了。再見,“我們”的百草園!再見,“我們”的三味書屋!再見,我們那美好純真的回憶!
這一課設計的時候擬用三課時,可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卻用了四個課時。分析原因:1.本課的字詞積累用時太多再加上對《朝花夕拾》和魯迅知識的補充浪費了時間。2.學生默讀的訓練沒有跟上,導致默讀勾畫課文用時較多。3.在概括的訓練上、句式的仿寫上也浪費了一些時間。4.對于課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朗讀指導,采用了王君老師的巧妙辦法,第二段讀出語氣訓練,第四段讀出故事訓練。朗讀方法指導上,用時較多。
這一課的整體訓練效果還算可以,不必說單元重點默讀訓練,把握文意訓練;也不必說抓關鍵句訓練,概括方法訓練,課文的朗讀訓練。單是句子仿寫概括訓練就有無限的趣味和效果。也許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也許是因為學生素質有了提升,也許是因為自己拋卻了考試的壓力,也許是自己更重視閱讀習慣和方法的培養了......總之這一課超過了預期的時間。再見了百草園的美景,再見了三味書屋的趣味,再見了我尊敬的魯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