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總結
姓名董瓊
時間2019年5月
讀書摘要
曾國藩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笨拙以誠相待,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自我反醒最后完成了脫胎換骨。這個過程非常有啟發的意義
二、金句摘抄
1.曾國藩爺爺一生,不信看風水的地仙,不信醫生,不信和尚道士,只信人定勝天
2.只要努力,天底下沒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
3.曾國藩學做圣人的方法就是寫日記,反醒自己
4.一個人想要獲取知識,在外想獲得幫助,全靠朋友,要多交有質量的朋友,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能有多寬廣
5、第一,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為比別人更虛心、更肯付出。
第二,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多,總是失敗,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數比較高,抗打擊能力特別強。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徑,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三、思考題
曾國藩是如何面對科舉挫折,長沙之辱?自卑與焦慮、郁悶與艱難?靖港首敗、九江大敗?咸豐七年危機?
1.曾國藩是如何面對科舉失敗?
曾國藩六次科舉失敗還被“懸牌批辱”,這對曾國藩的刺激極大,這是他的第一次屈辱。
回家把自己的文章和別人的對比,總結文章太過于拘謹,過于重視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貫通和整體的氣勢。接下來在文章的大局觀和整體氣勢上下功夫
二、長沙之辱
晚清官場都是官官相護,曾國藩猛烈抨擊湖南駐軍,湖南官員對他恨之入骨
鮑起豹逮捕帶頭鬧事綠營兵,借這個機會教訓曾國藩,散布曾國藩要嚴懲這幾個綠營兵的消息,鼓動軍人腦事
滿城官員都關門看笑話,曾國藩差點被殺,只有“好漢打落牙和血吞”,不爭一日之長短。
自卑與焦慮郁悶與艱難
還沒科舉成功以前曾國藩是自卑的,科舉成功讓他找到了自信,到了北京發現自己的氣質和風度都沒學者風范,大儒本色
他認真研讀王明陽的《傳習錄》,要學做圣賢,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氣。
剛到北京見識狹窄,觀念鄙俗,性格上還有很多缺點
通過寫日記不斷反思自己,磨練自己
曾國藩是如何面對靖港敗,九江敗?
靖港首戰失敗,想必勝的曾國藩慘敗,自投水中被官兵救起,所幸湘軍取得了勝利,湘潭大勝,才放棄了自裁的念頭
曾國藩在取得屢次勝利之后,由于長驅直進,兵已經疲憊,也有一些洋洋得意,太平軍這次準備充分,導致九江大敗,還差點成了太平軍俘虜,曾國藩望著自己多年心血經營的水師遭如此下場,羞愧難當,跳水自殺幸被救起,又要策馬赴敵而死,部下抓住馬疆勸解才罷休
咸豐七年危機
因在江西的軍餉得不得保證,曾國藩的部下長期處于饑餓,而自己沒有實權。老是參劾官員得罪了皇帝和官員。婦人之仁的皇帝和曾國藩較勁,讓他在家里收制3年,實則是解除了兵權
曾國藩被解除了兵權,官員都看他笑話,經常生悶氣罵家人,在朋友的推薦下看老莊的著作,靜下心來,反思回想自己的為人處世,居心自大,說話太沖,辦事太直
通過朋友的來信看到了自身的弱點:偏激、好名
要做事平心靜氣,更多的考慮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場想問題:更多地表揚他人,做事有始有終,越到后來越慎重,接人待物要更誠更敬
啟發與收獲
回顧了以前的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沒有主見,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都沒有別人厲害
做不到知行合一,比如買股票,每次都是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學習了很多老師的課,只是當時聽的時候有激情,聽完根本就沒有去復習,還是回到了最初的模樣。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才發現不管做什么都是要經過反復學習分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
閱讀了曾國藩傳才發現其實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反思,學習,把自己的缺點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