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微信上,一個短視頻發了過來。
視頻里是一封信,信上寫了一個故事:
一名中年男子,在一次聚會上認出了自己的小學老師。他激動地說:“老師,您還認識我嗎?”老師搖搖頭。他大聲說:“我就是那個偷手表的孩子,當時你叫全班起立面向墻壁蒙上雙眼,當你從我口袋掏出手表的時候我絕望了,可您并沒有公布我的糗事。”
老師慈祥地笑了起來,他說:“當時我的雙眼也是蒙上手帕的呀,我怎么能認得出你呢?”
中年男子緊緊地抱住自己的老師淚流滿面。
讀完這封信,我才發現是樹人小學的一個學生發來的。我想起來只帶過他們一年,我就去了樹人鳳天小學創辦新學校。這個孩子在加拿大留學。
這封信,我連續讀了兩遍。信中的故事似乎又觸動了一個有著幾十年教齡的一線老師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02
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犯錯的孩子呢?
偷手表?“偷”,這個字眼所代表的是一種逾越了常態規則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是一個多么天大的錯誤啊!這種行為,簡直是人品都有問題啊!
作為成年人的老師,能接受嗎?能包容嗎?
作為成年人的家長,又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而相對于孩子,究竟“偷”的背后是一種什么想法呢?
是不是在事情的來龍去脈未搞清楚之前就已經給孩子貼上這種標簽?
......
在現實的教育場景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時候。教育者們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教我們的,也是這樣指責和教育我們的。所以,一代傳承著一代,這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多少年來都沒有怎樣改變。
03
這封信里的老師,智慧地處理了這件事情。
她將全班孩子都蒙上雙眼,來進行檢查。老師想到的是,即使發現了手表在某個孩子的口袋里,大家蒙著眼睛看不見。這樣就保護了這個偷手表的孩子的自尊心。
同時,當老師檢查到了手表在一個孩子的口袋里,當老師從孩子口袋里掏出手表的時候,孩子認為絕望了。
孩子的內心焦灼地想著:糟糕!被老師發現了!完了,完了,老師一定會舉著手表吼起來:“原來在這兒!原來小偷是你!”然后,全班蒙著雙眼的同學會立即取下蒙住雙眼的手帕,將此事暴露于天下。然后......一連串的懲罰等待著他。
可是,這位老師并沒有像孩子想象的那樣,將實情公布出來。
老師說她的雙眼也用手帕蒙住的,怎么認得出來呢。讀到這里時,我的心里為之一震,也為這位老師拍手叫好。
老師的行為與孩子們一樣,也用手帕蒙住自己的眼睛。當從這個孩子摸出手表來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老師會說:原來是你!孩子們全部會扯下蒙住雙眼的手帕,將這個孩子暴露于天下。這個孩子是不是就會永遠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一輩子的創傷。但我們常常會覺得把孩子的錯誤暴露于天下是一種勝利。
“我終于逮著你了!”
“看你以后還敢不敢?”
類似這樣的教師心理比比皆是。
04
那天在樓層巡課,正好走在一間教室門口,班級里的老師正在組織人員分流,一部分同學練習節目,一部分在走廊排隊。坐在第一排中間的一個男孩子,身手敏捷地踩上凳子,踩上桌子,跳了出來。我看見了他的頑劣。
他最先到教室外面排隊。我走過去,對他說:“我看見你踩了桌子?”他說:“我出來不了。”
出來不了,所以我就可以踩桌子,這就是他的邏輯。當然是不能成立的。
這時,班主任走出來對我說:“這個孩子天天都來氣我。”
體育老師也走了過來。我說,可能要讓這孩子先學學規范。
體育老師立即吩咐他出列。我見他剛才開心得像猴似的表情一下子不見了,變得嚴肅起來。
“我們太習慣于用懲罰、說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責難、羞辱和痛苦來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了。”《正面管教》里這樣描述。
對這種頑劣的孩子,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措施來施教呢?我思考著。
05
這封信里的老師,用最寬容最尊重最人性的方式,處理了孩子“偷手表”的這個行為,溫暖了孩子一生。
孩子就像一棵成長中的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長出很多枝丫,想要孩子茁壯成長,就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修剪。
給予孩子容身的空間和轉身的臺階,寬容的力量遠比暴力的管教更有效。
因為這不止是慈悲和智慧,這更是一個高超的境界。
記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覺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