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意思是說: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犯錯是人生的常態,在漫長的人生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犯錯并不可怕,就是看犯了錯誤之后怎么去處理,是批評、指責、謾罵、侮辱還是……
胡老師講過,當孩子犯了錯誤時,這幾種情況下不要批評孩子:一是在飯桌上不要批評孩子;二是睡覺前 不批評;三是生病時不要批評;四是有悔意的時候不要再批評;五是悲傷的時候不要批評孩子。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挺難的,知道自己切身體驗,才知道寬容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昨天晚上娃爸給孩子夾了一大晚上的榛子、核桃仁,由于要給孩子做果仁碎碎,每次都是娃爸把生榛子、核桃夾完了由我負責上烤箱烤,然后再制成果然碎碎,娃爸把果仁夾好后,為了節省時間,我竟然把那么多的果仁一次全部放到了烤箱托盤上(以前是把榛子、核桃都單獨烤),娃爸善意的提醒了我,寧可生一點也不要烤糊,我自己也非常認同如果考糊了真是太可惜了,浪費了東西不說,娃爸晚上幾個小時的勞動成果可能毀于一旦,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們放入烤箱,第一次時間又定得太短了,榛子仁基本沒什么變化,我就又偷偷的給烤箱加熱了兩分鐘,這時恰巧孩子叫我問作業的情況,一轉身就給忘了,直到聞到滿屋的焦糊味匆匆跑了過去,也顧不得烤箱熱不熱的問題了,打開烤箱就向外拽托盤,希望還能搶救出沒糊的那部分,恐怕娃爸發現趕緊把那些糊了的丟到垃圾桶,其實也沒有多少能用的了,這時娃爸也聞到糊味從臥室里跑了出來,我就像一個犯了錯誤的小學生,怯怯地說:還有一些能用,娃爸看了一眼只平靜的說:糊了就不能吃了都扔了吧!然后拿起生的榛子座到茶幾前繼續夾去了。
我簡直不敢相信(因為娃爸是一個愛抱怨的人),換做以往,他上來就肯定劈頭蓋臉給你來一通指責,然后我會不以為然的或是不理他或是據理力爭,但總之都會在那種硝煙彌漫下各自背對背的睡去。
娃爸的異常舉動,讓我重新生起愛的火焰,立刻感覺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內心遐想無限:是我為了娃每天不斷學習、不斷改變影響到他了嗎?還是從此刻起他更愿意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了呢?當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有悔意的時候哪一次我又是這樣做的?哪一次又不是喋喋不休?
有人說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反省是最有力度的思考,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自我反省的能力,當他慚愧后悔的時候其實也是他最好的反省的時機,他會反思自己的錯誤知道不能再犯,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寬恕,只要孩子知道錯了就好,千萬不要再嚴厲批評孩子,如果繼續批評會讓孩子不再慚愧甚至更加逆反。
我們成人期盼得到別人寬容的時候對我們的小孩是否寬容了呢?從此刻起牢記“寬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