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 ? 作者:蘇軾
? ? ?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 ?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千騎赳赳,黃沙漫卷,酒酣膽壯,風(fēng)嘯馬嘶,何等豪氣,何其堂皇,好一幅密州太守出獵圖!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大約在初中,它并非教材內(nèi)容,而令我印象深刻是由于“左牽黃,右擒蒼”和“西北望,射天狼”兩句。
連火車也沒坐過的我只能通過歷史書上的古畫去想象古時將士的狩獵,黃犬在前、擒倉于臂是一種怎樣的情景。每周末晚播《射雕英雄傳》萬人空巷,我的筆記本每一頁左上或右下角都貼著翁美玲或者楊盼盼的倩影,靖哥哥到底是喜歡蓉兒還是華箏公主,這個問題比兩伊戰(zhàn)爭重要得多。而當(dāng)我初次讀到“右擒蒼”,自然而然地認為,“蒼”的樣子一定和在大漠陪著靖哥哥的那只雕長得一樣。于是這首詞便和那部經(jīng)典武俠劇一起,親切地鍥入我的少女記憶。
大姐正在戀愛,未來的姐夫服役于福建某炮兵連,一年一次探親假來家,大姐過去看他一回,其余都靠鴻雁傳書。有段時間大姐每晚九點準(zhǔn)時守在收音機旁聽小說連續(xù)廣播,廣播劇的名字我記得很清楚,叫《射天狼》。我并不知道這三個字什么意思,大姐聽完后還專門寫信給電臺希望重播,她那么喜歡,想來應(yīng)和駐守海疆的姐夫有關(guān)。長大后才知道,“射天狼”真的關(guān)系戎馬生涯。
前三篇宋詞不覺都在懷舊,有些倦了,思忖該換個腔調(diào)。而論及豪放,第一念是蘇東坡,第二還是蘇東坡。
這位老先生,一兩千字如何說得盡?蘇東坡的詞,什么樣的評說會不羞澀?剛看完沉博絕麗的名篇,再讀所謂“賞析”,就像喝完高湯又去嚼湯渣,有云泥之別。所以我始終認為,品味詩詞,除了對典故和背景稍做了解外,真正的意境仍需獨自咂摸。這樣或許還可跳出窠臼,有不拘一格的新意,勾勒出屬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變法政見不同而自請外任,先杭州通判三年后轉(zhuǎn)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正作于密州期間,為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東坡詞風(fēng)率性、狂放也由此形成。
詞中蘇東坡將豪情與抱負盡抒胸臆,豈不快哉!時謂友人曰:“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如今有一萬八千種解釋的聊天用語“呵呵”的創(chuàng)始人正是蘇東坡,當(dāng)然,這位豪氣干云的漢子彼時是心滿意足的。
關(guān)于蘇東坡的人生軌跡,著述已然頗豐,現(xiàn)代較為著名的有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此書寫得煞是好看,但作為傳記,其散文式風(fēng)格和史料嚴(yán)謹度一直存有爭議。我不太愛看人物傳記,皆因再好的傳記也逃不脫作者的主觀評判,通篇讀完后很難不受其角度影響。
蘇東坡耿直、率真,以解民間疾苦為己任,不趨炎附勢同流合污,鬢染微霜依然念念不忘“射天狼”。林語堂在國家內(nèi)憂外患之際,著眼于風(fēng)月雨雪的雅致,以幽默閑適為意趣,私以為難逃追求個人成就、回避社會責(zé)任之嫌,而其晚年在南洋大學(xué)的行徑,更有悖于一直以來“智慧曠達”的立世形象,為人所不齒。
蘇東坡之偉大固舉世公認,而林語堂所譽“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就值得推敲了,或許成見,蓋因林人品所致。絕無僅有的帽子不好戴,相對而言王國維的話就比較客觀:“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莊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xué)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庇绕浜笠痪渖畋碚J同,文如其人,人格的卑瑣低劣,不可能鑄就行文的長虹正氣,蘇東坡與林語堂的文章格局由此高下立現(xiàn)。小處比如我們尋常寫文,或許一二稍有才氣者,但若自視甚高,將敬畏文學(xué)敬畏讀者之心漸拋,文章自會流露偏頗驕戾之氣而遠諸人,究其原因依然不過是讀書太少,或者讀了太多而從未懂得。
蘇東坡是個全才,林語堂給他的頭銜就有十八個之多,也不能涵蓋。而我這樣生于太平不諳政事的女子,最喜聞樂見的是他的“可愛”。這真是個可愛的人,而且越老越甚,直至變成個極為可愛的老頭。
他狂得可愛。酒后登山醉臥石床,“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是興之所至的狂;“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是胸懷家國老當(dāng)益壯的狂。這一份狂,明朗、純粹、酣暢、自由,不遮遮掩掩,無扭捏之態(tài),配他竟再合適不過。
他癡得可愛。除卻風(fēng)月情癡,于詩、詞、書、畫、酒、佛、硯、石,亦無所不精,無一不癡。這里單表他對石頭的癡迷。蘇東坡一生愛石成癖,無論得意失意一路廣收奇石,留下許多關(guān)于藏石的佳話和詩文。他提出“石文而丑”堪稱賞石文化的先驅(qū),他可以為他人作畫撰文只求一塊靈璧石,他可以為仇池石與當(dāng)朝駙馬翻臉。原本名不見經(jīng)傳的雪浪石、圓熟可愛中有東海的文登石、紋如指螺巧繪亦不能及的黃州石,還有晶亮瑩潤五彩斑斕的月亮灣球石,無不因坡公見賞而侈美千載。
他貪得可愛。他貪吃,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吃貨,冒死也要吃河豚,啖荔枝至口腔潰瘍亦不舍停,故號稱“饕翁”。因為窮,他善于用便宜食材烹制出別樣美味。不好吃的豬肉可以變成香糯而不膩的“東坡肉”,因為痔瘡不想吃藥就有了“東坡餅”,與佛印對聯(lián)斗詩成就了“東坡豆腐”和“東坡魚”,謫居惠州買不到羊肉乃另辟蹊徑自制“烤羊脊”,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東坡私房菜系列”對民間飲食文化貢獻不小。
木心有句話:“一個人到世上來,來做什么?愛最可愛的,最好看的,最好聽的,最好吃的。”這是人的質(zhì)樸本性,一個可愛的人,縱使白發(fā)蕭散也會有未泯的童心。蘇東坡的一生,無論身處何種逆境也要“任性逍遙、隨緣放曠”,而世間竟容不得這般認真活著的可愛之人,“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不得不叫人心酸了千年。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活在當(dāng)下,既來之則安之。蘇東坡,這位無可救藥的樂天派隨手寫下十六件賞心樂事: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
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
柳陰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蕭;
晨興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
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
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
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我看了看,除了夜半鐘聲和東鄰吹簫,今天要快樂真的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