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俞敏洪與“新東方”
俞敏洪,1962年9月4日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擔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
2006年9月7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根據新東方首日收盤價與成交量來計算,持有公司31.18%股權的俞敏洪所擁有的資產將高達2.30億美元,這意味著俞敏洪成為了中國最富有的老師,同時,他也躋身于中國百名富豪之列,是當代中國最為成功的企業家之一,而他所開創的新東方學校,則為中國的民辦教育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在如此巨大之成功的背后,俞敏洪到底有著哪些足以令人稱舉之處呢?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夏港鎮葫橋村,1980年,在經過三次高考之后,他終于如愿以償,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學習英語。在讀期間,俞敏洪因病休學一年,因此讀完大學用了五年的時間。1985年,俞敏洪留校任教。1991年,俞敏洪從北大辭職,進入了民辦教育領域。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后,1993年11月,俞敏洪創辦了自己產業,那就是北京市新東方學校。
新東方最初開辦之時,只有幾十個學生,然而在十幾年后的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家以外語培訓和基礎教育為核心,擁有短期語言培訓系統、基礎教育系統、職業教育系統、教育研發系統、出租咨詢系統、文化產業系統、科技產業系統等多個發展平臺,集教育培訓、教育研發、圖書雜志音像出版、出國留學服務、職業教育、在線教育、教育軟件研發等多領域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育科技集團。截至2008年底,新東方已在全國39個城市設立了41所學校、400多個學習中心和6家子公司,累計培訓學員近700萬人次。據說,當今在美國、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來做中國的留學生,70%都是從新東方走出來的。
談及成功的秘訣,俞敏洪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小時候,作為木工的父親每次幫別人建完房子后,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有時候在路上走,看到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里帶回家。久而久之,院子里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俞敏洪當時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直到有一天,他見到父親用那堆亂磚碎瓦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凈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干凈,自己的家里就有了讓全村人都感到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俞敏洪說:“等到長大以后,才逐漸發現父親做的這件事給我帶來的深刻影響。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后變成一件小房子,我父親向我闡釋了做成一件事的全部奧秘。一塊磚沒有什么用,一堆磚也沒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無法實現。當時我家窮的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于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由此,這件事情凝集成一種強大的精神一直都在鼓舞著俞敏洪,使得他每當要去做一件重要事情的時候都會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因為盲目地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第二個問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轉頭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堅韌地執行,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俞敏洪在回憶自己的成功經歷時娓娓而談,說至少有三件事證明了這個秘訣的好處:“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標明確:要上大學,第一、第二年我都沒考上,我的磚頭也沒有撿夠,第三年我繼續拼命撿磚頭,終于進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單詞,目標明確:成為中國最好的英語詞匯老師之一,于是我開始一個一個單詞背,在背過的單詞不斷遺忘的痛苦中,我父親撿磚頭的形象總能浮現在我的眼前,最后我終于背下來兩單萬個單詞,成了一名不錯的詞匯老師;第三件事是我做新東方,目標明確:要做成中國最好的英語培訓機構之一,然后我就開始給學生上課,平均每天給學生上6到10個小時的課,很多老師倒下了或放棄了,我沒有放棄,十幾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課我就感覺多撿了一塊磚頭,夢想著把新東方這棟房子建起來。到今天為止我還在努力著,并已經看到了新東方這座房子能夠建好的希望。”
這就是俞敏洪成功的秘訣,當然,要想做好一份事業,僅僅有這樣的秘訣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它至少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成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而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成事的諸多規律中,樹立明確的目標和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其中最為根本的兩天。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叫“水滴石穿”,水的力量那么微弱,而石頭那么堅硬,可是柔弱無比的水卻最終會將異常堅硬的石頭穿透,水憑借的是什么?就是兩點:目標明確和堅持不懈。而用俞敏洪的話來說也就是:第一,心中要有一棟房子,第二,去撿足夠的磚頭。
俞敏洪還曾以蝸牛和雄鷹作為比喻來講述自己成功的經驗。據說,能夠達到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雄鷹,它可以一飛沖天,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到塔頂。而另外一種也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是什么呢?——蝸牛。這乍聽起來可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在金字塔頂端,人們確實找到了蝸牛的痕跡。當蝸牛爬到金字塔頂端的時候,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俞敏洪這樣說道:“蝸牛肯定能爬上去,這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而且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他指出:“雄鷹和蝸牛的區別,也就是天才和奮斗者的區別,蝸牛的成功雖然遲來,但是,蝸牛比雄鷹更為富有,因為它的坎坷經歷就是一大筆財富。”俞敏洪還非常詼諧地說道:“蝸牛可以寫回憶錄,鼓勵一代又一代的蝸牛。”也許,在俞敏洪心里,自己就是這樣一只歷盡坎坷而最終成功抵達金字塔頂端的渺小蝸牛,這樣來比喻,并不是因為俞敏洪平凡無奇,而是世間的成功者,原本就是屬于雄鷹者稀少,而屬于蝸牛者眾多,雄鷹的成功,只代表極少數天才的不可效仿的成功;而蝸牛的成功,才昭示著普天下蕓蕓眾生的切實希望。
俞敏洪還曾經對人生的成長進行過這樣一種精彩的闡釋,他說:“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著,你吸收雨露陽光,盡管活著,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第二種方式是像樹一樣活著,即使我們現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