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第一章 思維模式》
P13 塑造你的思維模式
你屬于哪種思維模式?回答以下關于智力的問題,閱讀每條并判斷同意與否。
1.你的智力屬于你比較基本的特質,很難做出很大改變。
2.你可以學習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3.無論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樣,你總是可以大幅改變它。
4.你什么時候都可以對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問題1和2屬于固定型思維模式,3和4則反映出成長型思維模式。你更同意哪種思維模式呢?你可以是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但是大部分人都傾向于其中一種。
對其他能力的看法也是一樣。你可以把“智力”換成“藝術天賦”“體能”和“商業技巧”來試一試。
這不僅關乎你的能力,你的個人特質也是一樣。請看以下這些關于個性和特點的陳述,判斷你是基本同意還是基本不同意。
1.你是某一種類型的人,基本沒有什么可以改變這一點。
2.無論你是哪一種人,你總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既定類型。
3.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做事,但決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質并不會真正改變
4.你總是可以改變決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質。
這里面,1和3是固定型思維模式,2和4反映出成長型思維模式。你更同意哪一項?
這和你之前關于智力方面的答案有區別嗎?有。涉及你智力時,你的“智力思維模式”開始起作用;涉及你的個人能力時你的“個性思維模式”就開始運作了----個人能力指你的獨立。
個性如何,合作能力如何,社交能力如何,或者是否有愛心。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A1,激活經驗」 你更傾向于哪一種思維模式
第一組:
現在:
傾向于3、4,但是對于“大幅改變”,仍然需要用時間和努力的結果去證明,不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而是需要讓自己在相信的基礎上努力踐行、驗證。
過去:
很長的時間里,幾乎沒去思考過智力水平的影響,因為實際上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很聰明,認為只要學習就能學會一些技能,并且自己的智力水平中等偏上(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支撐觀點),我們總是很容易自我迷醉哈!但事實說明,大多時候做了很多無用功。當實際情況低于個人期待的時候,開始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對,那成長性思維就來了。
此刻:
讀這本書的自己,同時學習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堅信人通過正確的方法,可以改變現狀提升智力水平,人生不再是處處受限,保持成長性思維方式,腦袋不僵化,可以看到人生的很多可能性,幸福感也會隨之提升。
「A2,規劃運用」 刻意記錄你的思維模式轉變的瞬間
1)現在,請把你自己放在固定思維模式中,開年上班第一天得知自己今年沒有獲得加薪,此時你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戰。你會怎樣想?你會怎么做呢?
我會覺得領導沒有認可我的工作,對自己的能力開始產生懷疑,甚至忐忑是不是偷懶被別人發現,在同事中覺得很丟臉。我或者表面上裝作不在意,但內心里很生氣,甚至有找領導對質的沖動。
2)再來,把你自己放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同樣開年上班第一天你得知自己沒有獲得加薪,此時你會怎樣想?你會怎么做呢?
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回顧一下去年的工作業績,整體來說自己是進步了還是維持原有水平不變;
思考公司整體的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去年的整體目標是否基本達成;
如果外部影響不大,那就梳理一下個人目標,列舉個人需要提升的方面,針對這些問題自己可以做出哪些調整?
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情緒的漩渦里,冷靜思考,并且努力積淀自己。
3)兩者對比思考后,哪一種思維模式對你更容易呢?兩種思維模式常常會出現相互的轉化,當從固定型思維模式到成長型思維模式時,我們將不再有類似“你的能力板上釘釘、一成不變”等想法,而這一瞬間如何變化的,對我們非常重要,請做一個計劃,刻意記錄那些從固定思維模式轉化為成長思維模式的瞬間,這些恍然大悟的瞬間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認識到固定思維模式,有意識的讓成長型思維模式更容易顯現。
剛從一個悠長的假期中出來投入工作,家里兩個孩子有各自不同的需求,生活、工作、個人成長都需要時間完成各項任務,這個時候很容易被焦慮、急躁的情緒包圍,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完成的任務很多,在過去的半年里,有很多個瞬間讓自己陷入了固定性思維模式里。
那么,在本周二-周五,每天下班回家的時間段:17點半-19點,提醒自己當腦袋里第一反應心煩、焦慮、生氣的時候,立刻用成長性思維方式轉變:
1、盯促老大完成各項任務,很煩→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作業不是目的,如果陪伴的過程可以做到游戲化、趣味性,親子關系改善,自己也不會焦慮。
2、繁瑣的家務,感覺浪費時間→柴米油鹽的生活,也是一種修行。學習是為了更幸福,而不是更加自私和自我。
3、老年人帶孩子和自己有不一樣的地方,無語→父母已盡自己的全力幫助我們,讓自己還有自由喘息的時間,應該心懷感恩。
堅持一周,相信自己一定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