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看完了《暢銷書寫作技巧》。這是我目前看過的寫作指導書里個人認為最好的一本。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看完了這么好的一本書,我卻還是寫不出一部小說,這該怎么辦?
一、看完書后的表現(xiàn):
1、技術(shù)原因表現(xiàn):
- 回想不起來都學到了什么,要不要再看一遍書?
- 我現(xiàn)在就想寫一個故事,可第一步該做什么?
- 我記得一些知識點是什么,但具體該怎么操作?
2、心理原因表現(xiàn):
- 這寫出來什么都不是,多丟人??!
- 自己就是小學生寫作文的水平,這離人家作家寫小說那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 寫小說是一個系統(tǒng)、龐大的工程,我掌握的知識點還遠遠不夠,等我再多學一點吧!
二、解決方案:
1、解決心理問題:
(1)只有有了行動的意愿,才能真的開始。
有寫出心中故事的渴望是最重要的。如果根本就不想寫,那接下來的行動就沒有任何意義。
(2)打破自卑、恐懼心理,先邁出第一步。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總能眉飛色舞的跟朋友講述自己看過的趣聞、聽到的八卦,還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只是這些落實到文字上還很粗糙,還需要整理,但就算寫出來的還不如小學生的作文又何妨?至少我們寫下來了,這就是很好的開始。
我們不妨看看經(jīng)常被引用的丘吉爾學畫畫的故事,這是溫斯頓?丘吉爾《我與繪畫的緣分》中的一段,談他怎樣開始學畫:
“爾后,一個禮拜天,在鄉(xiāng)村里,孩子們的顏料盒來幫我忙了。我用他們那些玩具水彩顏料稍一嘗試,便促使我第二天上午去買了一整套油畫器具。下一步我真的動手了。調(diào)色板上閃爍著一灘灘顏料;一張嶄新的白白的畫布擺在我的面前;那支沒蘸色的畫筆重如千斤,性命攸關(guān),懸在空中無從落下。我小心翼翼地用一支很小的畫筆蘸上真正一點點藍顏料,然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畫布上畫了大約象一顆小豆子那么大的一筆。
恰恰那時候只聽見車道上駛來了一輛汽車,而且車里走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著名肖像畫家約翰?賴弗瑞爵士的才氣橫溢的太太?!嫯?!不過你還在猶豫什么喲!給我一支筆,要大的。’畫筆撲通一聲浸進松節(jié)油,繼而扔進藍色和白色顏料中,在我那塊調(diào)色板上瘋狂地攪拌了起來,然后在嚇得簌簌直抖的畫布上肆恣汪洋地涂了好幾筆藍顏色。
緊箍咒被打破了。我那病態(tài)的拘束煙消云散了。我抓起一支最大的畫筆,雄赳赳氣昂昂地朝我的犧牲品撲了過去。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怕畫布了?!?/p>
2、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
(1)為什么必須要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
套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關(guān)于認識論的著名哲學論點,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包括兩次飛躍:
a.從理論到實踐,即用理論去指導實踐,作為實踐的行動標準,是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的第一次飛躍;
b.由實踐到理論,即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進而把零散的知識點梳理成知識系統(tǒng),是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的第二次飛躍。
理論和實踐一直都是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的關(guān)系,如果只注重一方而忽視另一方,則就會跟只用一條腿走路一樣,只能步履維艱。
(2)怎么做到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
第一步:
- 從頭到尾一頁一頁的把知識點列出來;
- 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對列出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和排序。
第二步:
- 依據(jù)記得的知識點寫一個故事(一開始可以是非常短的一段);
- 與梳理后的知識點進行對照修改;
- 寫下對知識點產(chǎn)生的新感悟;
- 依自己的實踐體驗對知識點重新進行歸類和排序。
第三步:
不斷重復第二步的1-4點。直到這些理論知識成為本能。
(3)如果用學騎自行車的過程來做一個比喻的話,就是:
- 一次只能注意一兩點要求,最多滑行半分鐘;
- 歪歪扭扭,但能騎著前進了;
- 可以平穩(wěn)的前進了;
- 騎車已經(jīng)變成了下意識的行為;
- 發(fā)現(xiàn)有些可以改進以更適合自己的地方;
- 學習一些更高難度的動作;
- ……
(4)自己做過的一個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的例子:(水平非常洼,不要笑話我:-P)
有一個我印象最深的知識點:刺激-反應(yīng)單元。書中是這樣介紹的:
場景:教室。一枚大頭針尖頭朝上被藏在老師的椅子上。她坐下去,突然疼得大叫一聲,跳了起來。這里描述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因果模式,我們稱之為刺激-反應(yīng)。這是應(yīng)用于人物的因果模式,原因變成動機刺激,結(jié)果變成人物反應(yīng)。
刺激-反應(yīng)單元的組成:
a.動機刺激。
b.人物反應(yīng)。
(1)感覺。
(2)行動。
(3)語言。
下面是我的應(yīng)用:
一開始寫出的文字:
今天天氣非常好,我跟往常一樣早早起來去上班,在等公交車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老婆婆提著一個特別大的箱子。
按刺激-反應(yīng)單元修改后的文字:
刺激:藍天、白云、陽光,很久沒有這么好的天氣了。
感覺:好的天氣,總能給人好的心情。
行動:我瞥了一眼窗外,拿起背包,跨出了今天的第一步。
刺激:公交車站上只有三個人。
感覺:沒辦法啊,家離公司比較遠,只能早早出來。
行動:我走到站臺上,向公交車來的方向眺望。
刺激:有咕隆咕隆的聲音從背后傳來。
行動:我轉(zhuǎn)回頭。
刺激:一位頭發(fā)灰白、衣著樸素的老婆婆,傾斜著身子正雙手拉著一個一米高的行李箱。她試圖把箱子拉到凸起的站臺上,卻差點被箱子帶得摔倒。
行動:我大跨出兩步,及時扶助了老婆婆。
語言:“您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