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失道而后德.注:世人失去本來純善的本體,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失德而后仁.注:人心變遷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仁.失仁而后義.注:世人因失去了仁義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以義.失義而后禮.注:人心不古,而義也失了,所以圣人為復古道,所以才教以禮也.(禮可當理解也)老子曾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其大意為:當道失傳之后,人們就重視宣揚德,當德失傳之后人們就重視宣揚仁,再之后就是義,再最后就是禮.當大多數人都在宣揚禮的時候,說明社會已經殺父弒君盛行,社會就開始出現混亂了.當所有人都重視義的時候(此為大義),沒有兄弟能不團結,沒有子孫能不孝順,沒有官員能不廉潔,不用約束而禮行天下,可是如果沒有義而只強調禮,則必然要混亂,沒有義的禮就是作秀.當所有人都重視仁的時候(此為天下同仁之仁),天下的兄弟姐妹都互相敬愛,不必有血緣亦如兄弟,因為仁者愛人,而沒有仁的義也是不完整的.當所有人都重視德的時候(此為天地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每個人都重視自己之德,每個人都散發著生生之氣,這個氣可以感染別人,而不再要求別人,由內心生出的仁心方是真正之仁,沒有德的仁也是不完整的.當所有人都重視道的時候(此為天地之道),那就不可言說了.老子絕對不是反對孔子的禮,而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禮,正如孔子曰“從心所欲不距”,只要從的是本心,是不會感覺有禮束縛而所行皆合禮,但是若不從本心而只用禮束,則不在束縛中死亡就在束縛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