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由,知乎上排名第一的回答是“說'不'的能力”,然后很多人前仆后繼本著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積累實力,就為了對不滿的所有瀟灑拒絕。那么我想問,說了“不”之后,你想去干點兒什么來繼續這來之不易的自由?!
因為不知道答案,問了很多同齡人,然后理所當然的發現其實很少的人明了自己說完“不”后的方向,那么我們追求自由的道路是否定錯了方向?那么是否“想做的事”才是該尋找的自由?
余秋雨剛寫完《文化苦旅》時,險些被輿論和盜版打垮,然后他拋棄頭銜,出走世界,用腳步丈量文明,用文字記錄時間。你說他的自由放下是因為位高權重,還是因為“想”的欲望高過一切~最近奇葩說的蔡聰,毋庸置疑一定是冒著被同情牌標簽的壓力參加比賽,你說他的自由表達是因為已經生活無憂不懼言論,還是因為他最在乎的就是“想”平等生活自由成長的意念~
因為知道找到“想”的冒險比做到說“不”的姿態難很多,所以才覺得自由這件事兒太稀缺。但是先把追自由的方式換一換,換到找夢想上,也許通往自由的過程更能愉悅充滿平凡的人生。
夢想當然不好確定,因為你可能和小C一樣,根本不能全面的評價自己的特點,甚至不能清晰的描述此刻想吃的食物口感,更別提清晰的發現一生所求的夢想~所以“想”去嘗試的態度不能埋沒,在每一個不確定是否合適的新鮮體驗里,無論付出又或失敗,總會被自己自由追求的執念感動。所以即便不能成為卓越,也能擁有一顆不遺憾的自由勇敢的心~于是為了自由,希望我們都有“想”的執著和說“Yes”的決心!
PS:本文謹代表小C拼命嘗試才能找到自由的觀念,經常有小伙伴跟我說“你干這做那累不累啊?”我想說累啊,誰讓我還沒找著最愛的事兒呀,還好世界的可愛就在于所有都不是一模一樣,所以找不著夢想不著急,找著找著就做出來一個~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