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 王俊杰猛
國風:女兒國怎么解決繼位問題?
“女兒國”,不僅僅出現在在《西游記》當中,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著“女兒國”。
四川、云南的交界處,有一片神秘的“瀘沽湖”。在當地土語里,“瀘”為山溝,“沽”為里,“瀘沽湖”也就是“山溝里的湖”。
這方水土被譽為“神秘的東方女兒國”、“人類母系氏族領地的活化石”,這里最著名的,就是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的“走婚”風俗。
時光進入文明的現代,但仍有為數眾多的摩梭男女,實行“走婚”。
走婚是指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羈留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母系”當家,在現代人眼里,這種風俗非常奇特。
“瀘沽湖”一帶,并不是歷史典籍中的“女國”,至于“東方女兒國”的稱謂,也是后人從《西游記》里挪用來的詞匯。
《西游記》是吳承恩的神話小說,其中很多人物和地名,卻寫得有鼻子有眼。所謂“西梁女國”即是一例。
《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寫道:“那里人都是長裙短襖,粉面油頭,不分老少,盡是婦女,正在兩街上做買賣,忽見唐僧師徒來時,一齊都鼓掌呵呵,整容歡笑道:‘人種來了!人種來了!’”
子母河邊,當地一個老婆子就警告過唐僧:“還是你們有造化,來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們也不得囫圇了。我一家四五口,都是有幾歲年紀的,把那‘風月事’皆休了。故此,不肯傷你。若還到第二家,老小眾大,那年小之人,哪個肯放過你去!就要與你交合。假如不從,就要害你性命。把你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兒哩……”
吳承恩的描寫可以看出,《西游記》中的“女兒國”,是在禁欲,豆蔻女子都無緣消受“風月事”,因為,沒有男人。
《舊唐書·東女傳》記載:“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
翻譯過來就是,唐朝時期,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已經出現了“女兒國”,當時所謂“東女國”,就應該是摩梭人的祖先。
史書有關“女國”的記載很多,比如《隋書·女國列傳》:“女國,在蔥嶺之南,其國代以女為王。”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則換了一個稱呼,將隋朝時的“女國”,變成了“東女國”,書中寫道:“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玄奘【唐僧】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述了“東女國”的風土民情:“東女之地,東西長,南北狹。”
看來,無論是“女國”,還是“東女國”,都是傳說中的“女兒國”。
女兒國,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規模并不太大。
蔥嶺,就是今天的帕米爾高原。
“蔥嶺之南”,應該在現在的新疆境內。
玄奘法師遠赴天竺求法,途經的正是這條西去之路。
所以,“女國”的具體位置,應在今天新疆的庫車縣附近。
庫車古稱“龜茲”,也即“繁華的城邦”的意思。
吳承恩在《西游記》里安插了女兒國這一段纏綿的“艷遇”,是有一定的史料基礎的。
《隋書》詳細地記載了“女國”的概況:“山上為城,方五六里,人有萬家。”
女兒國,自然條件不算太好——氣候寒冷,以射獵為業。看來,女兒國,應該沒有什么美女,風吹日曬的,皮膚肯定好不了。
女兒國最出名的產品就不過是朱砂、麝香、牦牛、馬匹等等。
對于女兒國來說,可以賺取大筆“外匯”的礦產是鹽。
女國上下,就恒將鹽向天竺興販,其利數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會做生意的“女兒國”,日子還算殷實。
《隋書》里說,“女國”民眾,表情怪異:“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數變之。人皆披發,以皮為鞋,課稅無常。”
“女王”自然與眾不同:“王居九層之樓,侍女數百人,五日一聽朝。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
就是說,在女國,確實存在嚴重的重女輕男現象。
如果女王死了,新君怎么產生呢?
有記載,“其女王死,國中則厚斂金錢,求死者族中之賢女二人,一為女王,次為小王。”
就是說,前女王死了,女兒國大臣們會在前女王的族系里面,挑選出新的女王,和副女王。類似于集體領‘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