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前,我刷別人的朋友圈都覺得高大上,怎么別人的逼格這么高,怎么別人每天的生活都是這么精彩。那時候,我過段時間刷一次朋友圈,感覺那時候的自己都有點朋友圈依賴癥了。我感覺自己怎么這么low,每天都是過著精彩的生活,我還是這樣了。我恐慌著怎么辦,然而我就這么迷茫著,心里不安,也想過上他們這樣子的生活。
后來,我漸漸著也學習他們發(fā)朋友圈,發(fā)點有逼格的東西,朋友圈下面的點贊和評論,我為此不亦樂乎。接著,我就感覺沒啥意思了,也少發(fā)朋友圈了。發(fā)現朋友圈這東西,都是大家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把自己經過修飾的內容上傳到朋友圈。這就是朋友圈的套路。
如今,大數據技術成熟。可以從數據中看出端倪。舉個例子,《大西洋月刊》是美國講時政和思想的文章。《國名探密者》是講明星八卦的。這兩個的發(fā)行量是1比1。而在臉書這兩個出現的概率是27比1的。人們想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有學識的人,而不是一個八卦者的影響。其實人們是說一套做一套,或許你會覺得虛偽,而現實就是如此。其實也沒什么,人們想表現更好的自己,也無可厚非。你自己有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你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跟朋友圈的生活對比,你會覺的慚愧,不然,只是你了解的信息不全面,有的時候別人的朋友圈,你看看就好,不要當真。或者你不看,也不會怎么樣。大家其實都差不多,總有人比你好,也總有人比你差。世界這么大,我們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