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曉艾
又是假期了,王樂的同學過生日,王樂興高采烈的準備了禮物到同學家去玩。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雖然從下午一直玩到晚上,玩了有大半天的時間,但是對于小孩子來說,玩是不會疲倦,沒有止盡的。
大人們都已經催的回家了,小孩子們卻一副意猶未盡,不肯走的樣子,有幾個孩子在父母的多番催促下終于回家了。
只有王樂,不僅不想走,而且還跑到媽媽跟前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說:“媽媽,我想住在這里,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在學校里都是我們兩個在玩。”
同學也立刻幫腔到:“是的,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就讓王樂住我家吧。”
經不住2個小鬼頭的軟磨硬泡,王樂的媽媽終于同意王樂住在同學家了。
王樂不是第一次住在同學家了,已經是第3次了。
第一次住在同學家是因為父母有事情回老家,怕耽誤王樂的學習就讓他在同學家住了2天;
第二次住在同學家是因為有4-5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家玩累了,就集體住在那個同學家了。
這次,雖然也是有好幾個小朋友在同學家玩,但是只有王樂一個人住在同學家。
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事情的王樂媽媽,也覺得這件事情需要好好想想了。
王樂的想法
王樂住在同學家,主要是貪玩。而且是在要走的那一剎那做出的決定,所以屬于沖動的決定。
那個時候王樂腦海中只能想到,現在回家就不能玩了。這是他不愿意走的首要原因。
其次,別人家總是新鮮的,新鮮的環境,新鮮的玩具,這些都對小孩子充滿了吸引,新鮮感還沒有過去,自然不肯走了。
第二天,爸爸媽媽去接王樂,王樂一臉的不開心,爸爸媽媽認為肯定是沒有玩夠,所以才會這樣。
所以再回家的路上就和王樂聊天,之后才知道,是因為在同學家的時候被同學限制了,這個可以玩,那個不可以玩。
對于事情的2面性小孩子是想不到的,他只想到有朋友玩很開心,卻沒有想到在別人家不比在自己家可以隨心所欲,所以有這樣的經歷,對于以后小孩子判斷是否要在比人家住還是有好處的。
這樣他不僅感受到了他喜歡的一面,同時他也感受到了他不喜歡的一面。
同學的想法
平時沒有小伙伴的陪伴,自己玩是很孤單的,今天終于有同學來了,而且還可以和同學睡在一起,這是多么好玩的事情。
在新奇和興奮地驅使下,也會強烈的要求朋友住在自己家。
伙伴是雙向的,有了伙伴有人陪你玩很開心,但是有了伙伴也會分享你喜歡的玩具,就會產生不開心。
當伙伴的陪伴的新鮮勁還沒有過去的時候,很多玩具還是可以貢獻出來的,但是等到新鮮感過去了,或者要分享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的時候,伙伴反而成了阻礙。
所以第一天可以很好地在一起玩,等到了第二天友好的氛圍估計就很難維持了。
王樂的家長
孩子在同學家住,主要是考慮到了2個孩子的愿望。
但是是否會給同學的家長帶來不便,這個問題還是要充分考慮的。
另外,也許別人第二天要出去玩,但是又不好意思拒絕王樂在這里住,那么第二天就只能帶著王樂一起去。
這樣其實給別人也帶了諸多不便。
有些時候,家長會被孩子當下的要求困住,而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因素,結果對自己的孩子、對別人的孩子,對雙方的家長也會有影響。
所以,玩可以一起,住還是免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