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六,行動派在線教育總監(jiān),PhotoReading亞洲首批導師,他研發(fā)了國內(nèi)首個系統(tǒng)閱讀法——洋蔥閱讀法,像剝洋蔥一樣將閱讀一層一層拆解,烹飪成最方便可口的知識盛宴。他自詡為要成為閱讀世界中的海賊王的男人,不僅讓自己,還要幫助更多人從書本的奴隸,變成閱讀的海盜。
他戲稱自己是“夜晚工作者”,到點就上鐘,曾四點早起讀書,曾上課講到喉嚨出血,為的是不辜負聽課的小伙伴們。
他是簡書頭牌,原本只是對寫作毫無技巧到小白,卻在堅持日更3個月后,成為了簡書頭牌簽約作家,一篇《如何用 30 分鐘讀懂一本書?》,讓他成為了閱讀量10萬+爆款文作者。
一年后,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讓未來現(xiàn)在就來》,銷量突破150000;第二本書《顛覆平庸》甚至只需3個月就完成,出版3個月銷量已接近50000。
之前,我稱呼他為“六神”。
周分享會后,改稱他“六哥”。
他的一言一語,都透露著真誠。
之前看過《顛覆平庸》,就一直對“通過生活半徑不斷擴大來不斷拓寬自己世界的人”心存敬仰。
卻一直對其成為“知識型IP”前的經(jīng)歷--10年的程序員經(jīng)歷表示疑惑,為何我們所熟知他的標簽中對“程序員”的表述,都是所謂“平庸”的代名詞。
那些程序員經(jīng)歷,真的是平庸的嗎?分享會上提到的三點,讓我看到了“平庸”中的不平凡。
1.對工作喜歡與否,變得專業(yè)是首選。
最初,他跟現(xiàn)在的很多人一樣,不喜歡當前的工作(程序員)。
可是,不喜歡也沒辦法,“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只能選擇“成為專業(yè)的人”。
接著,做到本行業(yè)Top,從“程序猿”進化到只需要喝茶看報的“安逸管理員”。
最終,一眼看到幾十年后的自己,伴著恐慌踏出舒適區(qū)。
現(xiàn)在,成為我們眼中的六神。
盡管程序員是小六自身“平庸階段”的代名詞,但不可否認的是用“程序員的專業(yè)度”撬動平庸---到大學進行授課,企業(yè)培訓,用程序員思維進行項目管理,都是平庸中撬動出的不平凡。
2.“微出軌”--在目前的階段稍微踏出一步,比如一個書評,一場分享。
用程序員的專業(yè)度撬動平庸當屬其中一項策略,手繪、思維導圖算是“并聯(lián)策略”,為政府解說,教小孩畫畫,這些“微出軌”行動成為撬動平庸的“多維杠桿”。
當某項工作對自己沒有任何挑戰(zhàn)的時候,就是在浪費時間的征兆。
3.任何事情的積累都有時間壁壘。
定位。
可以在“自己的能力和愛好,別人的痛點,時間”中找到交集,對自己進行定位。
模仿。
大量的細分領(lǐng)域沒有品牌。比如:ppt做的最好的是誰?知識管理做的最好的是誰?寫作最好的是誰?時間管理呢?演講呢?有很多領(lǐng)域,是沒有明確的誰就是做的最好的,所以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遙不可及,找到他們,窮盡人、事、網(wǎng)、書,進行模仿。
練習。
比如在寫作中,你會不會為某篇文章起個什么標題而苦惱?
我會。而且經(jīng)常會。
但你是否知道:咪蒙為了某一篇文章的題目,備選題目有上百個,通過團隊討論與不斷篩選還可能會完全推翻而繼續(xù)寫上百個題目。
這個被說爛了的詞匯---刻意練習,不同人的心理表征指引下的行動方法和質(zhì)量也是這么千差萬別。
迭代。
知識服務(wù)的本質(zhì)是信息不對稱。先分享,先做到,先知道,先理解是知識服務(wù)者的必備技能。
分享會上,小六提到---雖然幾乎是一天一個城市的分享,但每一次分享之后的復盤和迭代一次都沒有停止過。每次分享完,都要保證內(nèi)容做到每次都比上一次更新30%左右的內(nèi)容。
我去查證了,7月的分享交流會,9天,7次分享,同一主題。PPT內(nèi)容從第一站的45頁變成了最后一站的140頁。
像他說的
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走過的路面、爬過的坑跟你敘述一遍;我寫文章的目的不是讓你繞過那些大山和深坑,而是告訴你,盡管你會遇到這些大山和深坑,但是沒事兒,你會扛過去的。
有一種人的存在,他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力量。
本篇福利(小六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