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diot
天津,北京,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或是求學經歷,或是工作原因,或是在一個地方呆的久了,對外界的憧憬,想要出去走走,這些地方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你的足跡,過往的青春與回憶。“世界那么大,想要去看看”,是的,帶著各自的目的和想法,或遠或近,大家都走上了自己的征程,有著大致相同的經歷,卻是不同的我們,曾經的你。
一直認為,大學時代是一個分界點。在此之前,曾經的你幾乎未曾走出過生活的城市,大家說著相同的方言,相似的生活習慣,無論是親身經歷,還是道聽途說,所見所聞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帶著狹隘的地域性色彩,而大學則是破繭而出,發生蛻變的開始,這里曾經的你開始慢慢有了獨立的想法,開始成就不同的你。
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與風俗習慣,不同的游戲規則,更大更廣的社交圈子等等,都是不曾遇到過的問題,眼界也從一個市發展到一個省,或者不同的省。眼界高了只是第一步,并沒有什么大用,但眼界高了,想法就多了,發現自己不懂的,不了解的東西太多,發現自己很low,現有的舒適圈受到碾壓式的擠壓,然后開始主動或者被動地學會各項知識與技能。學會了普通話,了解了不同地方或民族的風俗習慣;取長補短,學習交流溝通;學會了微笑。
曾經的你,一直很羨慕那些游戲玩的好的同學,他們都很聰明,動手能力也非常強,然而自己怎么也學不會;
曾經的你,好像沒有培養什么特別的興趣愛好;
曾經的你,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但也只是取得比較好的成績而已,卻也深知,自己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卻是很弱,掌握的知識也只能夠應付考試而已;
曾經的你,一個愛笑的你,最后的一年,奮斗的一年,作為學習之余的休息,看他們玩了一年的游戲,也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人很多時候在說一句話,或者做一件事時,不一定會有一套完整的邏輯或者明確的目的,記得曾經的你,心中就有一股執念,不想留在省內上大學。現在,仍然不能完全搞清楚當時為什么會有那樣的想法,或許是怕被同化了吧,這個選擇至少現在證明是對的。
大學主要是學習各種基礎學科知識,打好基礎,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主要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習的衡量標準,而研究生則強調研發與創新能力,也就是參與項目的開發,對所學知識可以靈活地應用,將無形的理論,轉變成現實的輸出,做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或者設計實驗,得出某一知識領域新的理論與結果,所以,研究生期間班級的概念開始弱化,主要以實驗室,以課題小組作為一個單位去娛樂,學習。這個階段承載了最美好,也是最后的大學時光。
在這個階段,曾今的你找到了關于高考志愿時,比較糾結的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的答案。一個好的學校,各方面的平均實力毋庸置疑都是很強的,大環境下的每個個體都會有一技之長,語言學得好的,科研能力強的,編程技術高的,社交高手,游戲達人,運動天才,思想家,文學家,應有盡有。這樣一個優秀的環境無須改變,主動,或者那怕被動地融入其中,被同化,也會受益匪淺,收獲頗豐。很少聽說過上了大學后換學校的,但在大一后更換專業的比比皆是,只要你的成績可以在專業名列前茅。
曾經的你,依舊是一個好孩子,聽著導師的話,天天待在了實驗室,做著試驗,做著所謂的科研;
曾經的你,在象牙塔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局限于校園之內,視野卻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開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而奮斗;
曾經的你,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歡聲與笑語,那籃球場上,操場上的跑道上,實驗室里……那樣的單純;
曾經的你,無論如何,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哪怕一個不完美的自己。
曾經的研究生生活,對大多數人而言,就如同打怪升級的最后一關,是學生生涯的終點,其最后一程的助力,就是提供一些方便的校園招聘環境,從而找到一份合適的,還算滿意的如今的工作。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會被踢出那個象牙塔,來到現在的社會。在這個地方工作著,生活著,漂浮著……
依稀記得,曾經的你,在那年的高考第一志愿正是重慶這座山城。如果當時去了那里,現在又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昨天的自己,曾經的你,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