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時,我寫了一篇《18成人禮》,將懷揣著的對18歲的所有希望與美好訴諸筆下;17歲時,我寫了一篇《為18而作》,如同跋山涉水后迫不及待想享受海風的吹拂,想長大成人。如今,我已站在20歲的路口,回望高中時代。我曾說,想體驗一瞬間猛然長大的幸福,我已如愿以償。18歲的我相信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心臟承受往后的別離,有足夠堅定的腳步踏上青春的征途,也相信自己會接受生活所贈予的一切,會去承擔18歲這個年華所承載的寄予。那些遺憾,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感激,那些還未實現的夢想,我想,我仍有機會。那些裝在許愿瓶里的小心愿,仍安靜地躺在心底,我不曾忘過,或幼稚,或感傷,都已不重要。實現不了的,我會讓它們在回憶里熠熠閃光,我不舍得它們掩蓋于時光的匆匆交錯之中。
-----16歲
那時記下的夢想我還記得,要去古城,感受歷史古老的滄桑,在斑駁中傾聽千年之外的古音;要坐在碼頭,吹吹風,一個人,一瓶飲料,一輪夕陽,靜靜沉思,這一刻不允許別人打攪;要攀上山頭看日出,看初陽在云層中越發通紅,要記得心里的澎湃洶涌;要背上行囊,跟著朋友一起,去遠方旅行,要懷著最樸素的心去感受外面的風景······
------17歲
洋溢燦爛的笑臉,我還擁有。感幸我還在這里。陳虻說,“別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為什么出發,那么我們的出發還有什么意義呢?”我未曾忘過原點,那里儲存著我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蹲在屋檐下,幻想著千年前江南煙雨,溫婉女子撐著油傘走上石橋,橋上的翩翩公子,雙手背立,望著淙淙流水。站在音像店櫥窗外,里頭燈光打下來,鋪上了一層橘黃色。陳列著的CD,那么整齊,偶有幾張亂放著,看著卻也欣喜。我喜歡在古城區溜達,耳機里響起的輕緩的音樂,特別適合愜意的午后。穿透樹葉的陽光灑落下來,涼而不陰,我忽然像穿越時空一般,感受著古城興衰榮辱與喜怒哀樂。這是我所喜歡的旅行。
------18歲
那些信誓旦旦的話,至今還記得。離別的笙簫,曾響遍了整個夏天。我們因緣分而在高中相聚三年,又因下一個際遇的緣分而別離。想念去年六月的鳳凰花開,紅紅火火,為我們送行。它們見證了無數學子的離開,而我們也不過是它們生命旅途的一批過客罷了。來年的鳳凰花依舊,我們卻不在。曾經焦急如焚地等待回家的車的那個車站,如今看起來那么漂亮,那么可愛。松興記,云吞細家,協和,哥頓,奧曼,馨漫園,三毛書屋,天橋,走了一遍又一遍。回首,恍恍惚惚,仿佛那么遙遠,那都是高三獨一無二的烙印啊!那是我的高三,你的高三,還有他她它的高三。謝師宴上,老師S的寄語很實在,也是最懂我的。“把閱讀和寫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那你的人生將異彩紛呈!”后面的那句雖有些許俗套,但至少他是認真想過再下筆的,而且也說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喜歡S,他是我生命中很獨特的一個人,是老師,也是朋友。他會適時給我建議,講人生哲理,給我鍛煉的機會,幫我改掉惰性,也會心血來潮跟我相互挖苦,在樓梯里嚇我、捉弄我。盼他此生安好,愿他多年后仍記得我。
高中時代就這樣過去了,可記憶不會老去。我是個懷舊的人,我想,當我老了躺在藤椅上的時候,就拿這段記憶來下酒,不僅暖胃,還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