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曾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萬物復蘇。春爭日,一年大事不宜遲。是日立春,天氣晴朗,風朗氣清。隨母親到菜園子里晃悠一圈,滿眼的春色令人欣喜。一年之始,萬物復蘇,春回大地。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母親播種的菜地旁邊有小水溝,雜草的野蠻生長讓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水清而無魚,底部的黃色泥土沙石清晰可見,仔細琢磨或許會有小型水生動物,卻不料被剛剛摘完菜的母親打破了水溝的平靜,一勺雨水淋入菜地,濕潤的土地發出細微的滋滋作響的喝水聲,人類的勞作使自然的平衡得以維持。俗話說: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從外婆家回來,她就念叨著可以把去年的土地翻轉過來,重新播種了。老人們的經驗,真真值得借鑒。
隨著經歷越來越多,自己對世間的一切都心生不安和愧意,悄然綠起來的樹,一夜落盡的花,水底沉默的河床,長輩鬢間的白發,孩童清澈的眼神,忍耐著苦難的素不相識的人,我心懷不安,對那些正正好并恰如其分的,和一切流離失所且無始無終的,以及,在人群中依舊不合時宜默默無聞的自己。
《清醒紀》里有句話:要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對陽光,對美,對痛楚。我從來都覺得,這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敬畏,不論是擁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類,還是在自然界中從一而終的其他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義,都應該被尊重,也應該有它的不容置疑的生存空間。
在家十日有余,家在城郊,有一片田野和一小塊的丘陵,總是不知疲倦地探索著外婆家后面的大片菜地,屋后的池塘,和老屋前面的小花園。從外婆家到自己家的路程被拉得無限長,走一步停兩步,看看草聞聞花,手機里全是藍天白云之下燦爛盛開的油菜花和茁壯成長的梓桐樹。任何一個看似平凡渺小的瞬間,都孕育著無限的可能,鏡頭捕捉的每一個畫面都美好地令我動容。
梁實秋的散文里有句話是這么說:“只有上帝和野獸才喜歡孤獨。”可是偶爾,我享受孤獨。孤獨讓我冷靜,能夠安靜地審視自己和周圍,那種孤獨帶來的空虛感,讓我尤其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當我一個人走在田間小路上,陽光明媚,微風和煦,環境怡人,這樣靜好的歲月,本該盡情享受,放空自己,但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我才總會不斷地涌生新的思考和異樣的世界觀。盼望著,春天來了,和家人一同出去踏青,卻有種浮躁的心理:好像看幾棵樹,摘幾朵花,拍幾張照片,發到社交平臺,與朋友互動,就足以成為熱愛生活的佐證似的。然而或許它們只是被剩下來的些微途徑,表達對生活的殘存情意。
《立春》·左河水
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立春》長卿
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
明日倘或桃李曉,莫問老梅知不知。
《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題望苑驛》 (唐代)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涼州詞》(唐代)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越調】天凈沙·春(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越調】天凈沙·春(當代)徐書信
青竿翠柳楊花,古槐幽徑誰家?
白絮明臺駿馬。
燕飛檐下,東君亂撥輕紗。
《漢宮春.立春》 相城寒雨客
春已歸來,望麗人發髻,悠悠浮云,何來風雨,莫非殘雪已盡。
年奉節春花,昨夢龍鳳到我家。
瑕有心魔不畏懼,已見黃牙破尖。
可喜熙風立門,要扶人沁柳,忙實無暇。
打花卻去繁徑,集的百笑。
滿身臘裝,問誰家去了新愿?
最愛花開枝盞,悅在黃騰乙未。
仿佛大多數人對于春天的態度,都是熱情迎接的。一遍遍被提到的是枝上的新芽,一池碎冰下的魚群又開始活絡,迫不及待要開啟的是春暖花開,被厭倦的是殘冬的影子。今年是從無數個去年里長出來的,這個又降臨的春天,它不是重生的全然嶄新的春天,它是被供養、被孕育、生發出來的春天。
《素年錦時》里說到:“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步步緊逼,不如趨向做一個人群之中真實自然的人,不張揚,不虛飾,隨時保持退后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春天也是那樣,總是憑著它所有的,不多不少的完成自己。而我們,也是在不斷汲取中長成一個自給自足的自己,也要盡可能地努力地完成自己啊。有生之年,一起去看看這個美麗易碎的世界。凡有等待,就有啟程。
春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