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豐:信仰之美,在于敬畏真理、叩問人性、拯救靈魂;政治之美,在于公平正義,建立公民社會和文明秩序;哲學之美,在于洞悉事物本質本相,通達人與萬物之關系和原理;科學之美,在于探索發現,求證求實和創新創造;文化之美,在于海納百川,多元多彩和包羅萬象;藝術之美,在于奇思妙想、賞心悅目、攝人心魄和啟智啟蒙;生命之美,在于自由活力和充滿博愛與智慧。
哲思斷想/雪跡雪意
圖文/石豐
1/空氣清新,沁人心扉。
2/老家俗語,干冬濕年!
3/不錯,斑駁陸離的雪跡雪意,讓關中老家的冬天充滿詩意和幻象。
4/天氣變化無常,使得悄然而至的冬夜的精靈,如同天女散花一樣讓老家一片銀裝素裹。
5/玉樹瓊枝,是對此時、此刻、此景最美妙地體驗和感受。
6/細節彰顯品質與結構!鄉村路旁被雜草托起的雪花,在微距鏡頭下顯得更加冰清玉潔。
7/點贊點贊,這條村道自從硬化以后,終于結束了老家百年原始鄉路雨雪天氣的泥濘和不便。
8/愛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發端和源頭。同時,聯想思維,是人的思維導圖的重要方法。
9/如是鄰居發小這棵筆直英挺的梧桐,好像過去老電影里的“消息樹”一樣——“鄉親們,鬼子來了……”
10/職業習慣導致的敏感度自然而然沒貓病。因此,在北方,赭石與灰色,始終是老家冬季的主打色彩。
11/長境長景,不但讓空間迭加,似乎拉出了村外麥田的雪原風光。
12/廣角光角,以它的物理及光學原理讓物象與視野而抵達觀察的極致。
13/然而,洋洋灑灑的落雪已經多日,也將年關置于最后的呼嘯和沖刺階段——5!4!3!2!1……
14/過去,老家的村莊只有一條街道,正門朝南并有城墻守護。此處,曾經被鄉親們稱為——東城門上。
15/斜對門子發小的故園,定格了我們多少年少無知時的輕狂和快樂的美好時光!
16/角度讓客體還原本象,本象讓判斷接近真實與客體。
17/也就是說,角度盡量豐富,觀察就越細致和精準。
18/如若這條鄉間小路所揭示的本源和本愿一樣。
19/它不僅是通達遠方的一種堅定和途徑,更是一種起點到終點的趨勢和方向!
20/所以,走什么路并達到什么目標,以及賦予它什么審美和意義,是對人的價值取向和心智的具體透射!
21/保持質疑,源于獨立思考,但有關“路”的選擇和抉擇,已經關乎到人與族群的前途和命運。
22/誠然,對人的一種安撫和寬慰,既所謂“天無絕人之路”,也必成為不確定因素中的小概率事件。
23/如果,方向與路選擇錯了,徒勞是對所有努力的回饋和警示,甚至付出巨大的悲催和代價。
24/因而,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即是觀念和判斷,也是行為和操守,更加意味著結局和宿命。
25/不過,順天意,行大道,近真理并與時俱進,豈有無路可走之理!
26/任何事物的更新優化甚至完全顛覆,致使每一次從“有法到無法”的經歷和蛻變,如同這條蒼茫之路一樣,充滿未知和挑戰。
27/當信仰與路完全契合以后,為生命自然加注能量,也讓理性為創造開拓并保駕護航。
28/看,這幅嵌滿雪跡的倔強的蒼枝,不畏風霜雪雨,舒展張揚出它獨有的精神和氣質!
29/聽,這一路的風聲,隨著路的延伸時遠時近,它是這個季節最有力的插曲和陪伴。
30/在文化與文明之間,價值信仰和價值追求產生的相關機制和運行模式,其設計的科學性和創造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和發展。
31/而藝術思維作為人類思維重要的方式之一,和藝術的概念、形態、方法貫通于人類所能觸及到的任何領域和發展方向。
32/比如,管理的藝術、教育的藝術、語言的藝術、投資的藝術等社會功能要素。
33/其次,藝術思維優化或啟迪常規思維所具備的思維模式,它是人類思維導圖和進化趨勢中,最具自由、前瞻和創意的實踐和探索。
34/藝術表現形態和語言的個性化、獨特化、自由化,深刻在人性實質、現實情境、思想厚度和故事哲理;核心在價值觀念、問題揭示、意識解構和直達本象;簡明在由表及里、視覺創意及心靈震撼!
35/這個世界的未來和前途,唯有榮耀恩典和文明進步而所向披靡并凱旋而歸!
36/致敬每一個追求真理和公平正義與普世文明同在同行的跋涉者和夢想者!
37/羅曼羅蘭的話語入木三分——我始終認為,那些心存善良的人是最先、最容易覺醒的人,因為他們憐憫苦難,同情弱者,當他們了解到這些苦難的根本時,就會痛恨制造苦難的源頭,而麻木冷漠的無情者恰恰相反。
38/同理,只有相善其群和不斷覺醒的人越來越多,未來才值得真正的可期可待,可安可愛!
石豐于關中老家
2022/1/22
石豐,獨立藝術家,自由撰稿人,資深設計師。《國際在線》文化訪談者,《時代人物》封面人物,新絲路文化推廣獎獲得者。
生于陜西,現居西安;自幼習畫,年少時即有作品發表于雜志和報端。曾從事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相關設計工作,藝術跨界和藝術門類涉獵廣泛,現從事當代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
秉持魔幻解構主義和幾何主義相結合的藝術風格和繪畫理念,以藝術的方式和角度,揭示人性本質,消解事物表象,解構現實生活,做有靈魂和有信仰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