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看到有關本省公招考試的新聞提到本次考試《申論》的題目和創業有關。網上去查詢了一下,本次的申論題目是請考生就“為錢創業膚淺,應該為夢想驅動而創業”寫一篇議論文。看到這里,我不由設想假如是自己來寫,能否寫出點什么來。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這兩年提出的一項政策措施。具體內容還是和這方面有關聯的行業和個人會去關注。對于普通百姓,平時關注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吃喝拉撒、油鹽醬醋,對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體說的是什么不太會去關注,只會體驗感受到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帶來的一些變化。
關于創業創新這個問題,拋開政策層面的東西不作評論。先說說對創業創新的理解。對于創業,很多人都容易簡單理解為自己成立公司當老板;說起創新,容易狹隘地理解為搞科技研發。其實不然,不止如此,遠遠不止如此。創業創新內涵豐盈,舞臺巨大,天高地闊。百度百科的詞條解釋是:創新強調的是開拓性與原創性,而創業強調的是通過實際行動獲取利益的行為。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前提,創業是創新的體現和延伸。創新創業與傳統創業根本區別在于創業活動中是否有創新因素。這里的創新不僅指的是技術方面的創新,還包含管理創新、知識創新、流程創新、營銷創新等方面。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進行創新并進而創業的活動,就是創新創業。沒有在任何方面進行創新的創業就屬于傳統創業。總之,只要能夠給資源帶來新價值的活動就是創新。
回到“為錢創業膚淺,應該為夢想驅動而創業”這個話題。
作為創業者,首先應當在創業之前問問自己,為什么要創業?再一個問題就是對于創業,問問自己具備相關的條件嗎?沒有能力的、沒有經驗的、沒有人脈的、家里沒有錢的,最好還是先老老實實工作,積累經驗積累資本。畢竟創業是一件厚積薄發的事情,需要踏踏實實打基礎的。
從自己接觸了解的情況來看,創業者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類人群:本土草根和外來人士。一部分人是身處農村,曾經從事過其它行業,有一定基礎,肯吃苦肯干的人群,屬于本土草根;還有一部人是具備相當的學歷知識,有相關從業經驗,諸如投資、運營等經驗的職業人士,屬于外來人士。創業的結果則是各式各樣,有的規模上有所發展,有的在苦苦支撐,有的在徘徊不定,還有的是在盲目創業。
就個人理解,對于創業者個人來說,創業創新除了得到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在自身方面也是需要必要的條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創業創新的。
除此之外,創業活動不僅需要每個創業者具備創業意愿的推動,敢為人先,敢于創業,不懼挫折,同時基本的科學素質也是開展創業和創新活動的前提基礎。
現在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創業者的素質和質量。由于當前大眾創業的格局并沒有完全形成,各種政策支撐都還在不斷完善當中,再加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激烈競爭,創業自身所具有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也非常多,創業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多方面的,如果創業者自身的經驗不足,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那是肯定影響創業成功的。而擁有大量實踐和管理經驗,了解市場情況和消費者需求,對創業創新環境也有比較深入的認識的這部分人群創業創新成功率相對較高。
因此,現在來說“為錢創業膚淺,應該為夢想驅動而創業”。當對創新創業的內涵有了清楚的認識,對自己能否創業,是否適合創業等有了評判。那么,創業是為錢還是為夢想就很明確了。首先肯定是為了錢,不為錢的創業那只是瞎干。但是純粹為了錢的創業往往由于片面追求利益,容易在方向上走上歧途,最終導致創業失敗。夢想應當是創業的原動力,賺錢是創業的目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寫到這里,發現如果是在實際考場上的話有著很關鍵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創新創業這個問題的了解程度,以及對由此而延伸出來的各種問題的考慮。自己在寫這個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網絡,正如工作時候一樣,沒有網絡的支持時,感覺就象斷了只手。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那就只有一點,平時的積累,需要大量的閱讀及總結、提煉。
所以又想到前兩天自己想到的一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只是參加公招考試的考生,就是做任何事的人們,都應當有這樣的習慣和思維。恰好4月22日是讀書日,希望以后不再以專門的讀書日來提醒大家閱讀。當閱讀和思考成為習慣,相信創新創業這個事情也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