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觀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方法的瓶頸。
如果在一個事情很擅長,很容易掉入歷史方法的死磕瓶頸中,對事物對價值定義沒有質疑過,并且關鍵是同行也容易如此,彼此進入同方法競爭中。
然而,同行中比較的也都是同類方法的深度,從沒想過這個方法對應的價值還是否還適合這個市場,這個時代(這也是大多數傳統行業在+互聯網中的焦慮)。
很多時候,越是對一個事情理解深入,越容易經驗主義,也就越難以理性,容易認為歷史方法對應的價值就是未來,進入感性直覺決策,從而導致被顛覆的后果,然而通常顛覆自己的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顛覆。
記得Nokia 手機時代,同行都陷入了抗摔,堅固的價值維度方法競爭比較中,而外來者蘋果卻通過新的觸控體驗價值換維進入,Nokia 的時代結束,進入智能手機時代。
是的,顛覆自己的通常不是別人在同樣方法里領先了多少,而是別人用新的方式直接滅了你,且跟你無關,這背后都是方法上面的價值觀產生了變化,用戶要的不是堅固,抗衰,而是更上層的體驗,而新的觸控方式帶來的體驗一定比抗摔更高能。
當成長過程中,越是對事情了解深刻,也就對一個方法也就越執著,這個時候,要注意了,要學會逃離現象看本質,看這個方法對應的價值是不是還適應,不能總是感性的認為你會的就是對的,理性多一點,主動連接不同行業的貴人,跳出來看,也許正在有多個方式,更高價值在去往滅了你的路上。
不是說會做解答題的選擇題高手才是高能創業者嗎,當我們忙著在用更好的方法在解決用戶需求的時候,要多跳出來看看,用戶的需求是否是表象,是否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沒有找到,滿足需求還是否有更高的方式等,學會多點追問,多點反思。
昨天跟一個朋友溝通,他說現在減肥都需要自律,無論是飲食還是鍛煉,對減肥者都要求能夠堅持,自律。這個朋友卻創造了一種不需要自律的方式,并且效果反映很好,當對手還在幫助用戶用主流的方法去自律的時候,我的這個朋友卻在另一個維度上找到了新的方式,這就是方法和方式的區別,這就是選擇題高手的回饋。
好的方式,就是更高維的競爭力,而更高維就是來自于價值的反復追問,高能貴人連接以及認知提升獲得的。
人越活越固執,但要知道,社會卻是越來越有效率,這就意味著固執一定會被效率甩出去,多連接高效率的行業及人才,多理性思考更多方式可能性,才不至于
成為方法的老頑固,知道未來,活在現在。
每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