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閱讀筆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美】史蒂芬.柯維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6年8月第124次印刷


目錄

推薦序

致父親

前言

如何使用這本書

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與架構圖

第一部分創新探索自我

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互賴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后記

附錄

致謝


閱讀前我想知道的問題有:

1、為什么說這本書在美國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

2、高效的七個習慣都是啥?真的有那么神奇么?對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也沒有用?

3、這些習慣可以用在小孩子身上么?


開始積極閱讀時,準備好要讀的書和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及外掛鍵盤,在手機上寫下每章的標題,每讀完一部分時,在手機上記一些筆記,掃描一些書里的內容或者圖片。

記下我最感興趣的以下問題:

(1)這一節中主要觀點是什么?

(2)我怎樣才能記住主要觀點?

(3)我要怎樣將主要觀點拓展開以及應用它。

找到主要觀點僅僅促使我完整地獲取信息;

記住主要觀點迫使我對信息進行聯系、視覺化和比喻法;

拓展并應用它要求我將信息應用在不同的情境中。


這本書作者花了30年的時間學習、研究、實踐、傳授,并加以提煉和完善,然后出了這本書。這說明這本書不是二手三手知識;他是經過實踐,經得起考驗的。


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和重塑自我,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譴責和抱怨沒有實際意義,需要有人擔當,去改變。


我最感興趣的內容,七個習慣是那些?

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

2、一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解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七個習慣的定義?

1、積極主動

每個人的最基本的決定。

不抱怨,積極態度,為過去、現在、未來負責。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

2、以終為始

核心工作,確定未來實現的目標。

計劃先要根據擬定愿景、目標,做出對未來的決策和決定;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當中。

3、要事第一

根據確定的目標、愿景、價值觀挑出要事,要事第一的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搞錯要事第一的順序。

4、雙贏思維

互利互惠、資源共享。

5、知彼解己

坦誠相待、智慧溝通。讓對方信服、有安全感。

6、統合綜效

一種新的合作方式,有利于雙方的。是一種1+1>2的創造式合作方式。

不敵對、不妥協、不拒絕。

7、不斷更新

是前六個習慣不斷更新完善,適應現實情況。對家庭、工作都有很大的效能。

不斷更新的是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七個習慣的關系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讀后感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能力這個對我來說是極其需要學習的,我對孩子的教育也出現書中說到的情況,孩子看不懂題目,聽不明白老師的某些話,以至于被嘲笑和北老師說“腦子有問題”。我就會生氣,在意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生雙方的氣,甚至發脾氣。

我就犯了書中說的“思維定勢”的問題,它左右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要改變這些不好的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我應該改變因為自己的面子問題,就有條件的關心孩子,讓他達到我期望的高度,讓他有心里壓力。不應該強制性按自己的意愿改變孩子,我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去培養、發展他的特色、個性與價值。不應該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不應該把固定的社會模式強加在孩子身上。更不能處處保護孩子,讓他在父母的羽翼下無法成長和堅強,無法自己面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要根據他的實際情況鍛煉他,讓他對自己有自信,讓他不在別人的一句評價和定義就搞不清楚方向。

我應該重點鍛煉他積極、自信、善于溝通的能力。熱心他本身就具備,坦誠也是,就是溝通還很欠缺。坦誠是跟我一樣,不管在那里工作,時間越久得到老板的信任越多。積極受性格阻礙不那么大膽,自信度嚴重缺乏。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想的透徹了,就不會活在別人的言論中了,就不會那么累了。

我也迷惑,我們在學校學到的那些品德、價值觀,與現在流行的追求捷徑和速度的觀點大相徑庭,我該如何教育孩子?怎么跟他解釋言不由衷、虛情假意、精于世故?作者建議,言行一致,品德很重要,溝通能力要強。

作者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與現在的《躍遷》這本書的觀點就不同,他認為人要會利用平臺和資源,“一份努力可以獲得多分收獲”,要走捷徑,要學會聯機。要善于應用技巧和工具。書中說有很多個人魅力都是積累而成的,不是快速就能達到的,也許有些通過技巧能暫時解決,但是不會長久。而《躍遷》的作者說要利用規律和趨勢,放大個人努力;如果不懂得利用網絡、人際關系、社會系統的引力,只憑借自己的個人努力和天賦,是撬動不了社會體系的。有些個人魅力就是一熬快速獲得,靈活運用,不能慢。


思維定勢: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來感知、理解、詮釋面對的事或物。它是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與現實相符。

我覺得這個定義太完美了。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來感知、理解、詮釋面對的事或物,不同性格,不同認知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的出的結果都不一樣。但是那種正過來說,反過來說,都有一定道理的結論,他就不是真理,因為沒有特定的結果,他有多個結果。

拿理財這個事情來說,懂的人敢去投資,不懂的人就需要借助外力來實現。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人對理財的感知、理解、詮釋就不一樣。就說對“比特幣“的理解吧,有人一開口就說哪是騙人的,千萬不要購買。懂行的人卻早早賺的滿鉑金。比如李笑來。再說每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一樣,有的從幼兒園開始就規劃實施對孩子未來,認為沒有規劃就沒有未來;有的卻覺得孩子小沒有必要規劃,一切順其自然;這都是因為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但是未必于現實相符。所有的選擇都是個人根據自己認知和經驗選出的。

要做出正確的認知和選擇就要改變思維定勢。

怎么改變思維定勢?

1、不斷擴寬自己的視野和認知,可以通過“聯機學習”。

聯機學習,就是借用別人的知識和經驗來拓寬自己的邊界。在復雜社會中,沒人能全部把握事物背后千絲萬縷的邏輯關系,那么任何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場景下,會有很多延伸。聯機學習就是互相延伸,共同進行思維升級的方式。

一個人的百分之八十的問題都被人研究透了,這就說明了聯機學習的重要性,學會抓住重點,二八法則無處不在,聯機學習就是一條高效的方法。

牛人就是牛在不斷有新的視野和認知。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就是新的視野,別人看不懂的東西,看不透的東西你看透了看懂了就是新的認知。

2、思維定勢于性格相關,要改變自己的性格。

當聽到跟自己不一樣的說法、定論的時候,本能地抵觸心理心理,一心只想要反駁,這是第一想法。可以通過練習等到第二想法到來,在做出回應。也可以在第一想法一出來就給自己亮起綠燈,讓自己的思維、情緒停一停。

3、多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認識和運用雙贏策略,互相依賴,相信別人,跟李笑來說的放棄一小部分安全感那個道理一致。


閱讀后得到的答案:

1、為什么說這本書在美國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

答:七個高效的習慣是跨越時代的亙古不變的法則;是一本如何塑造性格還能成為更好的領導者;文字語言貼近讀者。更具普遍原則和自然規律進行整合知識。

領導力:就是清晰地指出別人的價值和潛力,使對方受到鼓舞從而有所意識。

沒有真正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戴維.斯塔.喬丹

2、高效的七個習慣都是啥?真的有那么神奇么?對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也沒有用?

答:七個習慣是,1、積極主動,2、一終為始,3、要事第一,4、雙贏思維,5、知彼解己,6、統合綜效,7、不斷更新

原則因人而異的應用,恰到好處的應用。結合自己的實際,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內容和方案。

對我的生活和工作有用,讓學會如何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迷惑、困局。

對工作的原則“要是第一”;要學會“冷靜、管理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對家庭要積極主動,雙贏思維。

對自己的認知要不斷更新的原則。

3、這些習慣可以用在小孩子身上么?

可以。

用熱情感染孩子,活在當下。

言出必行,言傳身教。

讓孩子知道人際關系中的一些知識。

讓孩子明白沒有父母的保護他也會很棒。

讓孩子學會自信的面對每一天。


看完書后,想讓自己持續成長有哪些途徑?

想讓自己每天都成長一點,就要獲取知識。獲取知識除了閱讀,還可以通過:人、事、網等方面來學習。。

人:可以找這個領域的行家請教,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資源推薦使用在行付費咨詢;

事:通過了解該領域的代表事件;網---通過網絡來了解,知識雜而廣;

網:網絡。

書:可以學習這個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果自己不能很好把握選書標準,可以請行家推薦,或是在豆瓣上找這類書籍的排行來搜索自己想要的。一定要多閱讀一手知識的書籍,印刷版次多的同類題材書籍,印刷次數多說明書籍內容好、優質、需求量高。傳播多次的知識因為傳播的原因,知識很多已經脫離了本意,不是最原本的意思。

學習一個知識,要知道他的源頭來自哪里。知識的源頭才有嚴格的邊界條件,規定了適用范圍,不至于斷章取義;知其然還要知起所以然,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獲取知識不要圖免費的,因為免費的知識不是沒用,而是大多數需要自己判斷、篩選他是否真實優質,這個過程成本太高,太浪費精力。

不過發現被大咖推薦的好書大多是國外的譯本,但是,老外的書,翻譯過來的,有的看起來內容理解的時候很費勁,需要半讀半猜才能明白他想表達的什么。


說實話,閱讀完一遍后我覺得還有很多精髓沒有明白,還需要再多閱讀幾次,估計每次閱讀的感受都會略有不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