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青春,最欠缺的是什么?是一個自己向往的大學,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還是一段亙古不變的友情。可我們的青春還剛剛開始,這些還是言之過早!
2015年的六月蔓延著緊張的溫度,流云般涌動的蔥蘢,被攥成手心的汗漬,黏濕的眼眸,亂了等風的心情。之后青春散場,分崩離析,我們去了一個陌生的戰場。高中畢業,來到這個城市,不能完全融入,對人情淡薄不能釋懷。對世界感到的不只是迷茫,還有更多的是畏懼。
大多數時間,舉目四望,周圍都是和我們同樣倉皇的同齡人。除了一樣的年紀,我們什么都不同。我們就那樣孤獨地被拋到人群里,開始忐忑不安地去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努力的讓別人喜歡自己,努力的去融入集體。在每個笑容背后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也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仍然記得軍訓時的一個女孩,每次中場休息時總是低著頭不說話,在聽到什么令她驚異的話時,才抬起頭再緩緩地低下去。我也注意到這個女生,每次都來的比較晚,很害羞,還有一次已經集合了她都還沒來,教官問她們班的女生她到哪里去了,結果她們只是搖搖頭說不知道。過了半個小時左右她才過來,認真地看看她,一張黑黑的臉上透著孤獨。某個晚上,同班女生過生日,她說謝謝我們的陪伴。我當時愣住了。是啊!在青春散場之后,我們最欠缺的不是金錢,不是旅行,不是美衣華服,不是其他,而是陪伴。
當初選的這個專業并不是自己的意愿,也并不知道這個專業究竟是干什么的。入門后開始懂得一點點。“人醫醫人,獸醫醫人類”!年齡越大,責任越多,人和事對我們越來越挑剔,我們開始比以往更疑惑、更迷茫、更矛盾。找不到合適的人談戀愛,怎么辦?是留在這里,還是到別的城市?工作看不到未來,怎么辦?那曾經的夢想遙遙無期,怎么辦?沒有人給我們指出該往哪里走。身邊的人都同樣捉襟見肘,慌忙地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所以我們才渴望一種更深層次的陪伴:能夠懂你在堅持什么,能夠讓傷痛的你平靜下來,能夠互相鼓勵著一起相信明天會更好。如果有人陪伴,奮斗也并不那么令人畏懼。如果有人一同上路,夢想也不在遙不可及。
有人問:為什么難過呢?我說:那么我們來講個故事吧。從前有只小兔子要渡河,它是因為沒有漿,船壞了,還是因為不會劃船而難過呢?——小兔子難過,是因為回頭看,一個人也望不到。難過是因為沒有陪伴的人,要孤獨的面對。對于漸漸成熟的我們來說,陪伴那不是一個人和你同處一室,或者近在身邊,你就能感到是被陪伴著的。只有懂你才是陪伴!
最好的年齡,學會自己陪伴自己,陪伴著一直陪伴著你的人,這是青春給我的最好的饋贈。我收獲了一幫我想可能會陪伴我終生的朋友。
(文/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