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還能變聰明嗎
看完本書的目錄,我首先選擇了這章去看,因為我也想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變聰明,從小到現在都在教育體系下成長,經常感慨周圍人很聰明,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所以我急切希望從這章中尋找答案。
如果針對題目的問題,那么在閱讀完這章就得到了明確的答案:當以漸進論的眼光看待問題時,我們是可以變得更聰明的。
然而智力問題只是這章為了表達核心思想而舉的例子,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如何認識自己,判斷自己的能力,并促使自己往更好的方向轉變。
樹立目標之前:目標是如何形成的?
1、信念決定我們如何看待目標
2、環境因素總在下意識地影響目標
因此當需要樹立目標的時候,先分析一下什么影響我們目標的選擇,信念or環境?可以給影響因素排序,判斷對錯,從而清楚的確認目標是不是合適。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1、“間接理論”:關于智力(或個性、道德觀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質)的個人信念
2、我們經常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在進行目標選擇的時候受到“間接理論”的影響。
以智力的間接理論為例,作者將研究對象分成兩類:“實體論”(智力天生)和“漸進論”(我能變聰明^ ^)。
對比自己來看,我也是“實體論”者,我相信智力天生就定下來了,后天影響很小。從行為上看,作者所提到的“過于在乎別人的肯定”,“抓住一切機會證明自己聰明”,我也幾乎都有過。和親近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有時候會經常問他們“我是不是有點笨”or“我是不是在這方面還是挺聰明的”這類的問題[facepalm]。其實就是希望從外界過得一直肯定,從而支持我能夠繼續做一些事情或者完成一些目標。另外一個體驗我也經歷過,在初探一件事情之后,評估失敗的可能性,然而選擇更加穩妥的另一條途徑。如今回想,因為“實體論”這個信念,影響了我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影響很多事情的選擇:1、在所在專業不是天才型選手,所以猶豫過要不要放棄然后轉行去做其他;2、暗示自己是個平凡能力者,應該選擇一個需要普通能力的工作;3、所做的工作對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做的不好是不是說明自己能力不夠,顯得自己很笨。
表面上看,我是不自信,以信念的角度看,本質上是“實體論”作祟:認為自己能力固定,缺乏“成長型心態”,沒考慮過自己的進步空間。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選擇,使得我錯失了一些進步的機會,經常容易后悔自己以前的決定。
如何給自己松綁
1、實體論是錯誤的,應該轉變成“漸進論”者,因此包括智力在內的很多能力是可塑的,可進步的。
2、擁抱一切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
能力是可以挖掘和培養的,所以不應該過于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成功,更應該看到在過程中自己有沒有進步。從其他角度來說,獲得一個好的結果受很多因素影響,這些因素里面還有一部分是不可控的,因此結果不能夠完全反映個體,但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挖掘的潛力,改變的缺點,在個人成長方面卻是實實在在的。可能現在遇到了阻力或者失敗,但是個人積累和成長可能就可以為下一個目標提供助力。同時“漸進論”的信念能夠給與我們迎接挑戰的勇氣,這樣使得我們不容易錯失機會,可能在無意識下就打怪獸升級了好幾輪了。因此,不要自己給自己設立天花板。
如何變聰明?——潛意識的實踐
1、將任務交給潛意識完成,習慣成自然。
2、找到觸發點幫助目標實現
3、建立有利于目標實現的環境
文中強調了潛意識的重要性,大部分目標都是潛意識的產物。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們沒有精力每一個行為都經過大腦有意識的思考和執行,大多數事情都是下意識的活動。而潛意識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很強的,所以作者建議大家將很多目標交給潛意識處理。那么如何交給潛意識呢?——習慣成自然。這也是很多學習過程強調不斷重復,刻意練習,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候就不需要運算而是直接下意識執行了。而且交給潛意識完成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在一定的環境和觸發點存在下,能夠很主動的完成目標,當內化成習慣時,一個目標就很容易堅持下去了,而不用總是提醒自己使用自制力消耗能量。
作者建議找到目標的觸發點和建立合適的環境來幫助我們利用潛意識完成目標。比如,在圖書館學習比在其他地方學習效率高,有一部分原因是周圍人都在學習,對你潛意識中有刺激和引導,因此選擇“圖書館”這個環境就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學習任務。像小密圈也是一類環境的營造,比如L先生組織的這個小密圈,當大家都在發表讀書心得和分享觀點的時候,也會潛意識的相互影響,促使自己多讀書,多思考,并能夠把想法表達出來。“拆書活動”也是一個典型的好環境,堅持下來的話可以幫助建立讀后思考以及輸出觀點的習慣。因此,樹立目標后,可以思考哪些事物可以成為觸發點,哪些環境能夠幫助目標的實現,通過建立正確的環境,反復的練習促進習慣養成,讓自己潛意識發揮效能。
寫在最后,感謝L先生推薦了這本非常實用的好書,解答了我很多的困惑。同時L先生讓大家使用“簡書”確實很有用,這樣一個“環境”使得我更注意了自己在總結和輸出心得時候的邏輯性和表達方式,希望自己能夠堅持訓練,未來能夠實現“寫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思考深入的讀書筆記”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