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懂得“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能解決人生中80%的問題。
也有人說,大多數人的人生,常常掉進三個大坑里,這三個坑分別是:
莫名其妙地湊熱鬧。
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湊熱鬧”、“隨大流”和“操碎別人的心”,就是沒做好“關我屁事”這件事。
很多人一天到晚忙得很,累得很,下班回家往沙發上一躺,感覺一整天好像又沒做成什么事。
你一大早到公司,電腦剛打開,“咣”彈出來一個框:“李小璐做頭發另有隱情”,這個不錯,點開來看看,10分鐘過去了。
還在寫文檔呢,聽到同事議論新映的《前任3》,哎呀我昨晚也看了,必須要聊啊,然后端著茶杯湊上去。
下午主管不在,年終總結你正寫得暈乎乎的,前排工位一個腦袋伸過來:哎,你看看這條圍巾怎么樣?你又興奮了。
一天下來,你當然做不了什么事。
一年下來,你也做不了什么事。
一輩子下來,你……
操碎了李小璐的心、老愛聊天湊熱鬧的你,永遠不會明白,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需要在心里說一句:
關我屁事。
人的精力就像手機內存,有人笨一點,內存32G,聰明一點的64G,128G也就到頭了。
只要你愿意,每天都可以接受海量的信息,把你的內存塞得滿滿當當。
所以,哪些信息需要接受和處理,哪些只能做偶爾的消遣和調劑,哪些就是純粹的垃圾信息,你必須搞清楚。
否則,你的生活就會長期處在“忙了一天好累”,卻一事無成的境地。
無論什么人,精力總有限,這些內存怎么用,決定了你的人生質量。
不光如此,每天的時間永遠是一個固定值,就算你精力無限,也戰勝不了時間。
閑事操心一分鐘,正事就耽誤掉一分鐘,簡單的算術,誰都會。
那些卓有成就的家伙們,對這一點,心里都清楚得很。
像《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為自己訂的規矩是:寫作的時候不能出家門。
無數次,他因為寫不下去而來回地踱步,甚至脾氣暴躁到把家的門板給拆掉,再裝回去,但是絕不會離家半步。
因為他明白,度過一時的“枯竭期”,該寫的一定能寫出來,而如果自己找一個“出去放松一下再寫”的理由,最后的結果,一定是被外面跟自己無關的事情所拖累。
貝克漢姆有次接受采訪,也說當初年輕時,在曼聯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
特別是每天全隊結束訓練后,他都會加練至少50個定位球。
沒有人打擾,沒有事分心。
后來名滿天下的貝氏弧線“圓月彎刀”絕技,就是這樣煉成的。
他們都懂得,自己的目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那些紛紛擾擾,“關我屁事”。
還是亦舒說得好,她在小說《她比煙花寂寞》中,道出了平凡又樸素的道理:
一個人的時間用在哪里,是看得見的。
不信?
看看你微信里,小游戲“跳一跳”的排名。
話說回來,當你不再分心那些與己無關的“關我屁事”,向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邁進時,又會面臨另外“一件事”:
關你屁事。
有一個笑話:
有個人在大冬天,看到一個小朋友吃雪糕,便關心地說:小朋友,天這么冷,吃雪糕不健康哦。
小朋友抬頭說:我奶奶活了100歲!
這人驚訝地問:她也大冬天吃雪糕?
小朋友瞟了他一眼:不,我奶奶從不多管閑事!
不少時候,“多管閑事”的人,常常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出于真正的關心,可能會提出一些讓我們覺得無聊,覺得啰嗦的建議。
這是很無奈,卻有溫度的事。
但也有些時候,“關心”你的人,給你的可能卻是滿滿的惡意。
比如你今天戴了新耳環,有個不熟的同事跳出來:耳環蠻好看,就是跟你臉型不搭,差評。
本來美美的心情,瞬間就枯枝敗葉了。
再比如,你剛剛新換了一個機械鍵盤,手感又好打字又利索,有人又說:有這個必要嗎,普通鍵盤我們還不是一樣用。
你只好一臉尬笑,心想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還有,你關心美國選舉、歐洲難民潮,轉發相關文章到朋友圈,然后有人留言:好閑,還有時間關心那么遠的事。
這就是那種,你特別想說“關你屁事”,但是又不好發作的瞬間。
嗯,那個發朋友圈,然后被人鄙視“好閑”的人,其實就是我。
留言的是我一個老同學,除了留這種言,他還擅長潑冷水。
一年多前我剛開始寫公號時,他在同學群里@我,說看你挺正經一人,咋開始不務正業了呢?
看在同學情面,我忍了,然后開玩笑說,我精力旺盛沒地方用,總比去一些不可描述的場所好吧,哈哈哈哈。
人家不依不撓,說你還是回避我的問題。
我心想你誰啊你,我需要回答你,又需要回避你嗎?
想想還是算了,老同學嘛。
后來我的公號堅持下來了。
有天他私信我,說你的影響這么大了,幫我打兩個廣告嘛,我表弟在做微商,幫個忙唄。
我說抱歉啊,現在真沒多少粉絲,而且人家關注我,我得珍惜,不能隨隨便便破壞粉絲的體驗。再說,現在的工作還可以,不需要靠接廣告掙錢。
這可把他得罪了。
第二天的同學群,被刷屏了:男主我成了“看不起老同學,不但不幫忙,還動不動提錢”的魂淡。
跟我關系好的同學問起,我把聊天截屏發過去,他們都為我鳴不平。
我說算了,同學一場,我不回應就是。
其實,我腦袋里早就炸了,特別想一張機票飛過去,叉腰站他家門口:
我寫公號關你屁事!
我粉絲多不多關你屁事!
我愿不愿意接廣告,又關你屁事啊!
后來,想起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我想,我還是過于在乎了,當我無法改變對方的評價時,我就忍不住想發火。
其實,我完全應該在心里說一聲,“關你屁事”,然后關掉微信群,直接忽略。
從那以后,我也告誡自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而是要更加遵從自己的內心。
因為,只有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別人的閑言碎語,才能將你帶往想去的地方。
兩百多年前,英國著名思想家約翰·穆勒在《論自由》里提到:
個人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范圍內,就應該擁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行動自由。
這很不容易。
一個人首先要懂得用“關我屁事”,來拒絕各種無聊瑣碎的打擾,然后還得不停地用各式各樣、柔中帶剛的“關你屁事”,來擺脫掉那些不懷好意的猜忌、質疑和中傷。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專注于自我的成長。
這真的不容易,但有人做得很好,他選擇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成長,不停地成長,直到自己強大到,無所謂那些聲嘶力竭的吼叫。
幾年前,韓寒在那場著名的論戰里寫道:
感謝所有恨我的人,你們讓我充滿了動力,我會飛出你們的射程。
你們朝天潑糞,只會掉到你們自己臉上。
在你們的視線里,只能看到我羽翼的光芒。
我一直覺得這段話,寫得很棒。
如今,我開始學會在面對一種陌生事物、一個陌生的人物時,僅僅抱有這樣一個看起來挺冷酷的態度:
能不能從這件事、從這個人身上學到點什么?
能學到,賺了。
學不到,迅速轉移注意力,抽身離開。
比如,文章最前面提到的三個坑,其實來自據稱“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
比特幣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李笑來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但從他身上學到應該避開這三個坑,我賺到了,感覺很好。
不過,如果有人一定要問我,對他本人的評價,我只有這四個字可以奉告:
關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