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吃飯時,聊到了30歲后的職場競爭力問題,其中有些人也流露出了背后的擔憂,從畢業到即將三十而立,平淡的職場道路,不知道自己邁入30歲后還有什么競爭力。在聊天中,我闡述了自己的觀點,“30歲后的職場朋友們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競爭力,單純的拼體力拼創造力和執行力30歲前完勝30歲后”。
我也問過一些資深的HR,包括我自己的觀察,同樣的基本履歷,面試總監職位,28歲,35歲,40歲,如果后者沒有傲人的成績和出色的大企業背景,很有可能留下的是最年輕的那個人,甚至可以是25歲。目前市場上普遍出現搶鮮肉現象,所以構建30后的核心競爭力就非常重要。
我認為,四個方面:
1、重新定位,上升到合伙人和boss助手層面。如果還內心把自己當打工者,依然故意重大事項不表態不分擔不對結果負責,說實話確實競爭力不高,且離“老油條”的路不遠了。
2、管理能力,經驗的沉淀是職場新人無法比擬的,用經驗去構建團隊,用專業去塑造團隊。管理好一個團隊挖掘出來團隊的潛力和戰斗力,也是競爭力的一方面。
3、學習能力,更是應該對最新鮮的事物去學習去嘗試,切莫抱著老資歷的想法抗拒一切的態度,否則越來越顯老,最終落后于時代。
4、資源能力,這一點恰恰是年輕入行者短時間缺乏的。將自己職場資源利用出來為企業節省時間拉升效益,也是一種競爭力。
其實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并不是時代淘汰了我們,而是我們把自己慢慢的和時代的距離拉遠了。
職場人,要有迎難而上的心態,30歲+其實也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