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十項能力解讀和提升路徑
?? 總論:每一項能力都跟心的體驗有關,是我們自己要先做到的,客戶才會有相應的體驗,這也是教練和其他行業很不一樣的地方。對人的關注,真正的要對心靈有一個體驗。
1、親和力
??? 是所有內在很好特質的呈現,行為方面呈現的是,身體放松、微笑、柔和、親切的語言,首先從對自己、家人、客戶開始,“近者悅,遠者來”,教練有意識的訓練自己感性的能力。
2、教練狀態
??? 覺知、當下、專注。專注是針對我們的心,心經常會飛,不是飛到過去就是未來,一直在跑,專注就是讓心不跑。教練狀態是關乎心的訓練,有三篇文章很好的介紹三種非常有效的修煉方法(在微信公眾號“如是禪”內:《說聽同時》、《做看同時》、《想觀同時》),而平時想馬上提升專注程度,就是做記錄,以此來不讓自己的心跑,專注在當下。
3、合約
??? 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要修煉對發生當下的每一個動作都清楚知道要什么,衣服,房子婚姻關系,孩子成長,等等,清楚的了知(具體可參考《關于“要什么”的能力的體驗》)。
4、聆聽
3種狀態的聽,很多培訓告訴我們都是聽的那個結果,聽內容、聽結構,埃里克森主要是聽講話內容在邏輯層次行為還是身份、信念、價值觀層面,Paul博士體系的有3F聆聽,事實、感受、意圖。
這里說是我們聽的三種結果:聽到聲音聽不到內容,聽到內容聽不到結果,這個結果是由我們聽的狀態決定的,這個狀態是由我們的心決定的。
有三種狀態,不聽,外面很嘈雜,比如菜市場,自己選擇不聽;在選擇聽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尤其是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上,想要對方收到自己的內容,就沒有聽到對方的聲音,這個時候是斷續的聽、絕大部分的人處于斷續的聽,所有人都這樣,只是你聽到中間的間隔有多長;連續的聽(心的狀態,很忙于分析評估判斷,立馬又輸出出來,迫不及待又對對方講話,又馬上分析評估判斷,我們不斷的忙于分析評估判斷。如果你知道了,體驗到這個,你知道了改變就會發生,生命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提升聆聽能力,內觀練習是觀察自己呼吸,我們日常的練習就是錄音轉文字。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是極高的修行。
5、強有力問題
??? 探索的時候,用開放式問題;封閉性問題,把心拉回來當下,推動做決定。
6、直接溝通
??? 直接溝通非常能煉我們的內在素養,直接溝通不僅表現在教練當中,很多時候表現在與人的互動當中:我是怎么跟別人溝通的?我能不能保持適當的沉默?閑言碎語是低能量的,削弱了此刻當下的能量狀態,修行當中對語言的要求,不妄語、不惡語…只說簡單簡介的話,懂得運用沉默,自己獨處也懂得讓自己的心有靜默的機會,讓自己的心放空,而不是讓手機、語言填滿。
??? 做教練,最好不要有口頭禪,語氣詞;直接溝通體現在你的生活當中,讓一個人修正與人的表達,掌控自己的心,通過語音的方式,讓我選擇對外傳達的信息。做教練,嘗試一下讓自己的話直截了當,只說真實、有用的話,不說無聊、閑聊的話、假話,保持整個人的正直、真實、誠信。這是對于直接溝通比較高的要求。
??? 很多人有口頭禪:嗯,額,因為…語氣詞都會拽我們的能量。留意自己有什么樣的語氣詞,如果有,改掉他。
7、創造覺察
??? 教練支持到客戶創造覺察的程度可以分三個層次,感興趣,引發思考,心靈震撼,如果一個客戶能夠遇到讓他有棒喝的感覺的教練,是十分幸運的,而教練遇到一位客戶能夠支持他心靈發生重大變化的,教練也是極其幸運的,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可遇不可求,都是很幸運很有福報的事情。
教練責任重大,有可能一次對話改變人生。
8、行動設計
??? 分長期教練和一次性教練,一次性教練行動計劃只要推動鞏固學習和收獲就行,長期教練要幫助他養成和發展有效的、高能量習慣行為。
9、計劃與目標的設定
?? ?當下所做的事情要和長遠目標相關聯,長遠目標要變成習慣性行為,也就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做教練的時候,要引發客戶對自己覺察到的,引導他,“那你的這個覺察,持續不斷的做到,十年二十年過去,你感覺你和孩子、和家人的關系會是怎么樣的?你不斷的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你自己會有什么成長呢?當你非常用心的陪伴孩子,而且持續不斷的在這個過程中操練你陪伴的過程,你的事業又有什么不同?”把當下做的事情往線上延伸,比如時間線;又往面上延展,比如你的人際關系、工作等等。
??? 換成更簡潔易懂的語言就是:大事變小事,小事變大事,互相切換。(小事都蘊含著大事,大事都需要變成小事)。舉例:養孩子都是吃喝拉撒,家里都是做飯、搞衛生、收拾房間…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這些小事情奠定了你的人生,比如說你的廚房,你每一頓的飯菜,其實都奠定了你家庭的氛圍,家庭的能量場其實由這些事情決定的。其實是大事。
??? 日常的對話,吃飯了沒有?好不好吃,都是日常的對話,其實就沒有大事小事,都是當下的事情,好好過日子。好好過好每一天就是幸福人生。
??? 所謂大的事情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小事情可能都覺得是不重要的事情,但其實大事情都是通過小事情完成的,小事情又往往蘊含著大事情。
10、管理進步、承擔責任
其實關于行動這三個能力是最核心的,三個能力決定了前面的所有能力,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對自己的進步承擔責任,百分百為自己負責任,是沒有用的。喜歡學習的朋友,如果對該學習提升什么樣的能力不夠清晰,就會漫無目的的學習,事倍功半。做人力資源的朋友,要讓所有人知道,每個人應該對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承擔責任。
管理進步與承擔責任,首先是要對自己的進步承擔起100%的責任,公司的資源、上司,都是助緣,都是幫助你的。還有,要有持之以恒的習慣性行為,要有正確的方法,去做。
譚海引老師在喜馬拉雅上有音頻詳細講解,可搜索“慧一教練平臺”-ICF11項教練能力聽取。家庭的快樂與幸福,和諧,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的話,一定要知道,這是自己的責任。只是把學習當成習慣性行為,但對于學習的結果,需要確定,如果愛學習,沒有和能力相對應,則只是去體驗了那個學習的氛圍,卻沒有關聯到能力的提升,則事倍功半。
每個人應該對你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承擔責任,而不是上級應該做的,公司應該做的,而是自己負起100%責任,公司和同事都只是助緣而已。
每個人要對自己認為很重要的那件事情承擔責任,并且發展習慣性行為而不僅僅說這件事情很重要、培養出樂在其中的信念。
總結:
所有能力的提升,要點在于:
1、找到與能力相對應的行為,如果找不到,就不能做到事半功倍;
2、要重復這個行為(藝不離口,曲不離口);
3、熟能生巧。
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是指在你還沒有方向的時候;(目標)
一旦有了方向之后,對的方法也很重要。(路徑)
【自我踐行及感悟】
??? 自己回來之后,梳理每天的習慣性行為,給該行為賦予新的意義,就是行為背后要提升的那個具體的能力,這樣反過來對行為的針對性和目標性更有指導意義,原來無意識的行為變成有意識的行為了。真的事半功倍,當我找到這個能力提升點的時候,很多以往做的行為馬上就和能力對應上了。真的事半功倍,帶著明確目標的去行動,比起不清晰目標的行動,哪個更高效,不言而喻。
2018年10月21日
轉載請注明出處:【簡書】探尋智慧的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