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記事起,每年的月半節,我們這兒都有一個習俗——接老祖公(接祖)。
我們當地人口中所謂的“祖公”并不是單單指某一個長輩,它是各自家里已故的歷代內親、外戚的統稱。
如果近三年內,家中有人新喪,那么就得提前接老祖公,大概七月初幾就要接祖;如果都是老亡人,那么就可以推遲到七月十一二再接祖。
接祖的時候,需要準備個盤子,里面放上各種祭祀用的貢品、器具。
接祖,一般會選擇在晚上天快黑的時候,兩個人去接,一人端著盤子,盤子上放著點燃的三炷香,另一人持著點燃的火把,兩人一起相跟著到自家大門外面的路口上找個相對干凈點的地兒:
撒(鋪)上些綠松毛(綠色的青松葉)。
然后恭恭敬敬的將盤子放在綠松毛上。
在盤子面前跪下來。
隨后,叩個頭,作個揖。
再用雙手恭恭敬敬的拿起香,舉過頭頂,像作揖一樣,在頭頂正前方舉三下,再在盤子面前插上香。
緊接著,“咕嘟咕嘟”的 zú zàn 一通兒(念些表示迎請的話語),邊 zú zàn 邊用指尖在盤子里撮些許生米往四周撒,再焚燒些紙錢……端盤子的那個人走在前,一路照樣“咕嘟咕嘟”的 zú zàn 到家,像是招魂;持火把的那人跟在后面,邊走邊往地上撒綠松毛,一直撒到家中堂屋里事先準備好的供桌面前,像是引路……這就算是把祖接回家了。
堂屋里的供桌,并不是平常祭靈時擺放供品、靈位慣用的那張,得另外找出一張來用。
將桌子擦洗干凈,晾干了,在桌面上鋪上一層綠松毛,供桌的正前方地面上也要鋪上一層綠松毛;另外,還得在堂屋外找一地兒,也鋪上綠松毛。請已故的內親們在堂屋內落坐,外戚們在堂屋外落座。
然后在供桌上、供桌前面、堂屋門外的松毛上面放上芭蕉臺(砍取粗細適當的芭蕉,將其主干部分切成5~10厘米長的小段),供桌上放四個,兩個用來插香,兩個用來插老祖公花……每個芭蕉臺旁還要各自擺上一團提前十多天泡好的麥芽。
節日期間,要頓頓好酒好菜款待老祖公們,如宴請活人一樣。每天要煮四餐飯來款待他們,分別是早點、早飯、晌午飯、晚飯。
每次飯做好后,在供桌上、供桌前、堂屋外,每個芭蕉臺上各上一炷香。之后,端來飯食,供桌上,供桌前,堂屋外,每種菜各擺一碗,每碗菜上放上雙筷子,待菜擺齊后,將菜一一端起來,舉到頭頂正前方,舉三下,招呼老祖公們吃飯,再在每個香臺前焚燒些紙錢,磕頭,作揖,祈禱。
招待老祖公時,為了避免那些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來和家魂爭搶飯食,還得另外準備一碗“漿水飯”(找個碗,將各種菜都夾取一些,混在碗里,朝碗里打上點冷水,點炷香,將香橫放在碗邊上,再燒一份紙錢在碗里),把“漿水飯”端到大門外面,找個干凈點的地方,把香插下來,再把漿水飯潑在地上供那些討飯鬼享用。把漿水飯碗拿回家,倒扣在廚房門口,以便再用。
招待老祖公們幾天后,七月十五日,吃過午飯,就得送走他們,所以,前面幾天得提前為他們準備好盤纏——包封(一種像信封袋一樣的白色紙袋子,袋子正面印著一個精美的黑色圖案)。
包封里面主要裝的是冥幣、紙錢、馬草馬料(干稻草或小麥秸稈、炒豌豆、炒小麥、炒苞米、炒小米、鹽、茶……)。紙錢的裝法是,將紙錢一張搭在一張上面,均勻的鋪起來(紙錢顏色有黃白兩種,黃的算是黃金,白的算是白銀,紙錢只能用完好無損的),鋪好后,卷起來放在包封里,如果當年是閏年,就鋪13張紙錢,不閏,就鋪12張。再在每個包封里放上些冥幣。找一個干凈的簸箕或篩子,將裝好的包封豎著放在里面。
包封正面,要填上收受人的班輩、姓名,化紙人的姓名……,得準備幾十個包封;還有一個尤為重要的“孤魂包”,千萬不能忘記,上面寫的是:“故本村男女老少無主孤魂一切等”。
爺爺在世時,每年月半節,他就教我和我二叔家的堂弟填包封上的信息,哪個哪個怎么填,哪個哪個我們又該咋稱呼。我記得我家字輩是這樣排的:成、發、中、維、文、光、Ⅹ,我是成字輩,我爹是Ⅹ輩,我爺爺是光字輩。每每這時,爺爺就給我們講祖先們的一些事跡。
一切準備就緒,十五那天早上,往包封里加上馬草馬料。吃過午飯,早早獻過晌午飯,用小麥面調成漿糊將包封口封上。將那些前幾天用的供品,燒的香、紙灰燼……一并恭恭敬敬的打掃到干凈點的背簍里,端著包封,端著背簍……,拿著一切相關器具,送祖。
全家人一起歡送老祖公們,說是送他們去趕陰陽大街。通常需要送到我家屋后的路上,找個地方,蹲下,準備燒包封、冥幣、紙錢……。燒這些之前,先需由一人點把香,一炷香挨著一炷香,插一段路,叫做插路香。
送祖那一天的午后,可熱鬧了,路上到處都是送祖的村民。送祖時,送得越晚,越得將老祖公們送遠一些,因此,一家比一家還送得遠一點,我家屋后的路邊上,一路路都是送祖的村民。
燒包封的時候,得分開,本家,外戚(又分為媽媽娘家的,奶奶娘家的),而且燒過的灰燼不能攪拌,以免弄得太混亂,老祖公們找不到燒給他們的,待將燒給自家內親、外戚的包封燒完后,得在旁邊另擇一地,燒孤魂包,給那些無家可歸的孤魂享用。
據老一輩人講,送完祖,最好別去地里,說如果此時去地里,那么家里的老祖公就會跟著你去,把你家的苞米東捏捏,西捏捏,都給捏癟了,到收苞米時,你家苞米粒就不會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