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3:與心靈對話》普普摘選1
成長是痛苦的,一個成熟的人一定經歷過許許多多痛苦,沒承受過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會成熟。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逃避問題和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每個人都必須走自己的路。
作者寫此書愿望,它能夠幫助你避免簡單化思考,放棄以偏概全的沖動,不要去尋找公式和簡單的答案,人生錯綜復雜。我們應該為生活的神奇和豐富而欣喜,而不應為人生的變化而沮喪。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在你規劃好的事情之外所發生的一切,所以,我們應該對變化充滿感激。
痛苦作為人生的一部分,從伊甸園開始就有了。人生離不開痛苦,它與生俱來。
害羞是人性的一部分。
人有了自我意識便開始害羞,害羞讓我們擁有了人性,成為了真正的人。
想回到伊甸園就像試圖回到母親的子宮,回到嬰兒期一樣,根本無法實現,歸途已斷,我們不能回到母親的子宮或嬰兒期,我們必須長大。我們只能向前,穿越人生的沙漠,痛苦的走過灼熱而荒蕪的大地,逐漸達到更深入的意識層面。
唯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富蘭克林
人們就是不愿意談論真正的成熟,因為它太痛苦了。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人類是天生逃避痛苦的生物。
不害怕不是勇氣,它是某種腦損傷;勇氣是盡管你感覺害怕,但仍能迎難而上;盡管你感覺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對。
如果明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都是上蒼設計好的,其目的在于指引我們走向神圣,那么,我們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神圣》
意識是我們痛苦的源泉。意識并不只是給我們帶來痛苦,它同時還會給我們帶來擺脫痛苦,獲得救贖的動力,而救贖本質上就是治療。
弗洛伊德認為,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潛意識從塵封的深淵浮出水面,轉化為意識。
意識會帶來痛苦,同時也能帶來快樂。
治療一個人痛苦的最好辦法,往往不是設法消除痛苦,而是應該與他一起承受。你愿意承擔的痛苦越多,感受到的歡樂也就越多。
成長不僅要學會承受痛苦,還要學會寬恕。
責備他人,實際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和應承受的痛苦。選擇責備還是選擇寬容,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你是選擇心理疾病,還是選擇心理健康。從本質上來講,寬容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因為它最大的價值在于能夠治療自己內心的創傷,因此,寬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寬容者自己,而不是寬容的對象。
責備總是從憤怒開始。
我們判斷的質量決定這我們生活的質量。
要停止責備的游戲,需要的是寬容。寬容的確切含義是:責備游戲到此結束》
寬容首先必須面對罪過和有罪過的人,不能回避,不能躲閃,它的前提是:必須先做出有罪裁決。
你不可能去寬恕一個沒有罪過的人,寬恕只有在有罪裁決后才生效。
童年一盎司的陰影,長大后就會變成一千噸的自毀,而要消除其危害就要做到真正的寬恕。
憤怒的時間越長,傷害自己的時間也越久。
如果抓住憤怒不放,心靈就會停止成長,我們的靈魂之花也會因此枯萎。
我們總是回避問題,而不與問題正面搏擊,我們只想遠離問題,不想承擔解決問題的痛苦,回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你若選擇面對痛苦,迎難而上,你的心智就會得到成熟;你若選擇逃避,你也就為自己選擇了心理疾病。
人生復雜多變,正確的做法是不斷接受變化,調整自己的心態,修正心靈地圖。
像學的能力主要依賴思考一樣,我們思考的能力也主要依賴學習。
本能的缺乏,讓我們需要時間去學習,從而自立;學習是我們意識成長,思想獨立,掌握生存所需知識的必由之路。
面臨決定時,大多數人不愿意深思熟慮,他們情愿相信草率的成見與臆斷。
自戀狂者不會關愛其他人;強制性人格的人無法通觀全局;被動依賴性的人無法為自己著想。
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混亂的思考,而一切混亂和草率的思考都源于人們逃避問題和痛苦的趨向。
要有勇氣才能與眾不同。
草率的思考事情時,我們就只能得到草率的答案和結果。
卡爾·榮格說,心智成熟的全部目的就是個性化,就是脫離父母并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沒有落實到行動,思想又有什么意義?——甘地
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助于我們的心智成熟。
無論我們走的多高多遠。我們都無法擺脫心靈發展早期階段殘留下來的遺跡。
自愛,與你經歷的愛直接相關。
不要成為自我處境的犧牲品,你是唯一可以思考并作出決斷的人,你的意識決定了你的生活。
謙遜,意味著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心靈探索的起點。
謙遜的核心在于實事求是。
心智成熟的旅程也是一個不斷檢討,不斷修正的過程。
不破不立
正是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擊碎,我們才在人生的道路上敞開胸懷,不斷向前。
要脫離自以為是的世界,意味著必須承認自己的愚蠢,必須窮盡一生去學習。
心理健康:不惜任何代價不間斷地致力于面對現實。
我們越是讓自己接近生活的真實,就會過得越好。
要想探索內心空間,這個人必須具有探險精神,必須具有對神秘的感受力。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并不恪守教義,他們像一個一個探索者,像一個徹頭徹尾的科學家一樣,不依靠任何信仰。真實,是他們唯一能夠接近和信奉的東西。
心靈的旅程也是一個探求真理的過程,真正成熟的人必定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或許比追求真理的科學家還要執著。
我們每個人在心靈上都處在不同層面,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
心靈成長的四個階段:
⒈ ? ?初始階段.”混亂的,反社會的.人群中大概有20%.這是一個心靈缺少的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人是完全沒有原則的.
⒉ ? ?形式的,制度化的.在此階段,人們依賴一個制度來統治他們.之所以會為這種改變而心煩,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要依賴那些形式,設法讓自己從混亂中解脫出來.
⒊ ? ?懷疑的,個人主義的階段.深深的涉足于社會,中堅力量,信守承諾,深愛父母,富有鉆研和探索精神,尋求真理.
⒋ ? ?神秘的,普適性的.能洞察到事物表面之下的某種聯系.
在心靈旅程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