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是關于人的性格特質和行為風格的學問,關系我們如何認知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與人協作。事實上關于人的性格特質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偉大的希伯克拉底提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比對,發現人的性格特質與自身的體液成分是有關系的,人體內部各種體液比例的多少決定了人們應對不同的情景時會傾向于采取怎樣的應對方式。
體液學說是基于人的生理結構,而DISC則是心理學研究的結晶。DISC理論的創始人瑪斯頓博士以人們行為的傾向性和研究的科學性開展研究,提煉出人的主要性格特質,取其首字母形成了現在的DISC。DISC工具最早被美國軍方用于兵種的選擇和分配:比如一個人膽子大、抗壓能力強、喜歡當急先鋒,就當偵察兵;耐心細致、安靜的美男子,可以當醫務兵敢打敢沖敢拼,可以當大兵瑞恩;嚴謹、細致、認真,可以去敵后拯救大兵瑞恩;這就是DISC的雛形。
二戰結束之后,DISC這一工具開始走入企業界,并迅速風靡,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提升了測評工具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推動了DISC測評的發展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都在應用DISC對員工進行評估,應用人超過8000萬人。
DISC理論基于兩個維度對人的風格進行劃分:
首先是做事快還是慢。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有的人習慣雷厲風行,有的人務求思慮周全,這就產生了風格的差異。前者我們可以想象風馳電掣的高鐵,后者我們可以想想瘋狂動物城中的樹懶。兩種風格,各有利弊,要看其情景如何,消防隊員救火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也許會有意外之喜。
第二個維度是關注人還是關注事。有的人將注意焦點放在事情的結果,有的人則會關注過程中人的感受。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晚上放學后,你的兒子垂頭喪氣的走進家門,拿出兩張考試卷:語文54、數學58,這時候你的反應是什么?可能有的虎爸辣媽第一反應是咬牙切齒,從牙縫里吐出一個字:揍!想一想這是關注人還是關注事?毫無疑問是關注事,而關注人的爸爸媽媽可能會關心一下寶寶的感覺,有木有很傷心、失落,太悲傷的話鼓勵一下等等,也許問一問之后會發現,原來滿分其實是60分啊。當然面對這個情景,學過情商課程的家長會做出最好的選擇:深情的感嘆一句:“孩子,你偏科了”。
根據這兩個維度,我們把人的行為風格劃分為DISC四種。具體的特點下一篇復盤中再談,這里還要強調一下,DISC四種性格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是特點不同。每個人身上都具有DISC四種特質,只是比例不同,面對不同的情境、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所以我們總是有選擇。
每個人都會有主要的行為特質,可能是D、可能是I等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改變。事實上性格是一個復雜多元的綜合體,影響性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先天的基因,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有的雙胞胎成長環境和經歷都很一致,但性格就是截然不同,只能歸因于先天的影響。人的成長環境也會影響性格的形成,比如軍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天天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女混合雙打,可能就會養成S的性格,也可能逆反成為大D。
上面兩個因素都是外部環境的塑造、是被動養成的;實際上我們自己也能主動調整自己的性格,比如說榜樣的力量、向榜樣學習;比如說自我意愿等等;最重要的是我們也能夠為了適應外界的要求而自我調整,最典型的就是工作中的崗位要求。比如醫院里,大部分的護士都被訓練成了S:很耐心,幫小盆友打針、勸老人吃藥等等。而這個護士一旦被晉升為護士長,那要求就不一樣了,一個人尋N個病房,沒那個時間噓寒問暖,不吃藥?直接綁起來灌進去,久而久之就會更多的表現出D的特質。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情,員工行為傾向變化是可以推動的。
那么具體的D、I、S、C每一種特質都有哪些特性呢?下一篇復盤文主要復盤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