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臨陣能制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
“求死易,求生難,求生就會使人畏懼”
“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無以藏”
這么帶感的臺詞正是出自最近非常火的三國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這部劇有多火?
百度搜索風云榜搜索指數前三,6月22日上線,短短一周多的時間,累計播放量已破10億。
除了數據,更為帶感的是它的內在——
三國題材作為中國影視界的一個大IP,至今已被改編過數版影視劇,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要數1994年的《三國演義》和2010年的《新三國》,但之前的各種版本三國影視劇無一不著眼于漢室傾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狼煙四起,群雄逐鹿等東漢末年之亂象。
他們拍百姓流離失所,拍戰爭殘酷無情,但是這些“亂”僅僅是“亂”之表象,“亂”的骨子里其實是人心,這也正是《軍師聯盟》所著重表現的精髓所在——不信你看
曹操頒布招賢令,漢臣楊彪當場質疑,這封招賢令公開招攬不仁不孝之人,恐怕會鼓勵急功近利的小人。
短短三句話,表面上看是在質疑曹操用人有問題,實際上別有深意——你曹操不按我大漢規矩來選用人才,是謀逆之臣啊。
那么曹操如何反擊呢?
自問自答,首先闡明自己判定一個人德行的標準是什么——我曹操用人怎么會不看他的德行呢?我完全是按照大漢一直以來的選用人才的標準來的,你怎么能認為我是叛臣呢?
然后,說明哪些人對他是沒有用的。
最后,進一步說明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
曹操與楊彪簡短的對話,看似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涌動——表面上是用人之爭,實則是漢臣對于曹操挾制天子的不滿,曹操對漢臣的壓制以及曹操平定天下的野心,這是人心之爭。
沒有劍拔弩張的對峙,卻把人心刻畫的精準細膩,這就是《軍師聯盟》的與眾不同之處。
一部好劇,劇情是內核,演員的表演是撐起劇情的骨架,《軍師聯盟》的表演也沒讓人失望。
劇中讓我驚喜的是于和偉老師,感謝于和偉老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曹操。
一直以來我們印象中的曹操是什么樣子?恐怕大多數人會首先想到鮑國安老師在《三國演義》中飾演的曹操,奸詐都隱藏在神情之中——瞇起的細眼,若隱若現的微笑,一坐下,不用說話,不用做動作,就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更像是典型的戲曲人物形象。
再來看于和偉飾演的曹操卻是截然相反——月旦評現場被刺,沒抓到主謀咋整?一鍋端了啊。
再看另一個細節,第9集中,汲布自首,曹操在干嘛?在吃面片兒,還把掉在地上的面片兒撿起來吃了,而且最后連湯都沒剩。
無論是表情還是動作,于和偉都要比鮑國安飾演的曹操大很多,這樣的曹操,顛覆我們的認知,但是細想起來,卻又合乎情理。不信你看歷代名人對曹操的評價——
李瓚: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涼茂: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孫楚: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這就是對于和偉飾演的曹操最中肯的評價啊。
于和偉正是通過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這樣一種大開大合的表演方式演活了可信又立得住的一帶奸雄的形象。
當然,除了曹操,劇中波叔飾演的有“鷹視狼顧”之像的司馬懿、瞿天臨飾演愛摸下巴的孝文(sorry,此處應是楊修)、王勁松老師飾演的在漢室與司空中間苦苦周旋的荀令君都令人難忘。
同樣帶感的還有本劇的細節。先來說說劇中的道具。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在本劇中,酒是貫穿情節,刻畫人物的一個重要道具。曹植嗜酒,故有后來夜闖司馬們之禍,也正因嗜酒,才有后來曹植將三哥曹彰灌醉,取其令牌,讓賈大夫去鄴城報信,制止了魏國分裂之勢。
不過由于東漢還普遍用土法釀酒,度數低,酒水濁,所以劇中角色所飲都是濁酒。
拱手禮是古人常見的行李方式,中國古代拱手有吉兇之分,吉事為陽,兇喪之事為陰;男為陽,尚左,女為陰,尚右;行吉禮時,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兇喪之禮時,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則左手在外。劇中便很好的對這一細節進行了還原。
除此之外,波叔作為制片人以身作則,為了真實的束發效果長時間蓄發,瞿天臨飾演的楊修會經常下意識的撫摸下巴……種種細節,可見劇組的用心。
品質有了,口碑自然也不會差,劇情過半,目前《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豆瓣評分8.4,相信隨著后續劇情的開展,口碑還會有所提升。
作為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接棒《白鹿原》,不僅沒有掉鏈子,還非常爭氣。作為一名觀眾,能夠接連看到《白鹿原》和《大將軍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這樣的作品,我感到幸運。
最后,小小的吐槽一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這名字太TM像網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