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給我的啟發是,首先讓我看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氣、帶動他人/團隊的氣勢,必要的時候挫他人銳氣的方式又是什么。
「氣」這種無形的精神力量非常重要。但是因為不懂,平時缺少主動調節跟管理「氣」的意識。一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治氣的方式自發地治自己的氣,另一方面,要對他人釋放惰氣的言語和行為保持覺知,不被其影響挫了銳氣。有些人不治自己的氣就算了,還在搞別人心態。同時也要對團隊/環境/氛圍中的氣氛有覺知,不要被環境的氣勢影響。就像現在,張口閉口都在說經濟形勢不好,說出這句話,就是在挫自己的銳氣。
華杉老師在《兵勢篇》三種兵勢(氣勢、地勢、因勢)中提到:“氣勢是什么呢?就首先是你的內心強大,氣勢很壯,所以李靖就說,氣壯山河,這種山河一般的氣勢,它是能夠很具體的體現為戰斗力,并且獲得戰斗的利益的。我們平時在工作、談判當中,也都有體會,有時候成敗的關鍵就在于氣勢。氣勢就是權力。如果別人看了你的氣勢,他也先讓你三分,那你就先賺了三分。但是氣勢不是虛的,它是真的,是實力積累出來的,虛張聲勢是裝不出來的?!?/i>
我在這里看到自己缺少這方面的覺知,沒有有意識地聚自己的「勢」。在積累的過程中,漸漸地體會到,『氣勢』真的是實力積累出來的,它裝不出來,如果沒有就說明積累不夠。硬撐跟狐假虎威都能被他人識破,而且他人也能很容易捕捉到這種內外不一致。
氣勢是一種符號跟能量,這個符號所攜帶的意義是:惹不起,得客氣一些。人都是見人下菜碟的,我在這里也明白,有時候別人拿捏自己,說明這部分自己的氣勢不足。這種不足不一定是真的不足,而是精神層面的。
華杉老師講道:“治氣,治的是心、氣、力。同樣一個人,氣勢旺和衰的時候能量可能差一百倍。治氣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治己之氣,把我的士氣治得高高的;第二個是能治敵之氣,能把敵人的士氣搞得低低的。打仗是個力氣活,特別是冷兵器時代,士兵沖上去就打都是拼力氣,力的背后是氣,沒有氣他也就沒力了?!俺瘹怃J,晝氣惰,暮氣歸?!痹缟掀饋須鈩莺茕J,中午就有點累了,晚上就想回家了。你想想自己每天是不是也是這樣?!肮噬朴帽?,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薄氨芷滗J氣”,如果他來得氣勢很盛,那我躲一躲不跟他打?!皳羝涠铓w”,等他的氣沒有了,變成半血了,變成血槽已空了,他想回家了,我最好就在他回家路上,在背后追著打,這叫“擊其惰歸”?!?/i>
我在這里明白,治氣分為三個方面,心、氣、力。
力首先是力氣,通俗地說是體力上的累不累。力氣的規律是:早上精力飽滿、中午開始變惰,晚上精疲力盡,就需要睡覺。睡一覺起來,就滿血恢復。它的周期是以天為單位,可以消耗,也能恢復。
氣指的是精神層面,是意志力的體現,是志向。意志力強的人和意志力弱的人的精氣神是不同的。我漸漸體會到了一種課題分離的感受,身體層面、體力上是可以疲憊的,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意志力還是很強的,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休息一下。
心是內核的層面,是最根源的驅動力量,是愿望和夢想。這部分講述最好的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心》。
要有意識地從這三個方面治自己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