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孫子兵法》是至簡的大道,它不是什么奇謀巧記,而是基本原則。
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
不戰之法
打不贏不戰
打得贏但代價太大,打不起不戰
打得贏也打得起,但等等,別著急打,看看能不能不用打,也能解決問題
目標是解決問題不是去戰斗
要善于忍耐,善于等待,也是我們人生的大道理
不敗之法
就是不要追求勝利,要追求不??;不要以勝利為目標,要以不敗為目標。
追求勝利,是下沒有底線;追求不敗,是下面有底線,然后上不封頂。
第一我是一個等得起的人。
第二我是一個沒有貪心和僥幸的人。貪心和僥幸是一對孿生兄弟,是人生的大毛病。
現在學兵法的意義呢,就在于它能堵住我們所有人生錯誤的源頭。
第一篇 始計篇
“計”是計算的計,是SWOT分析,不是計謀
“五事”五件事,道,天,地,將,法
“七計”七個科目,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通過五事七計來計算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來計算勝算,來決策該不該打。
等待也是一種重要的軍事行動,首先熬雙方的經濟實力,其次看誰先犯錯。不該行動的時候千萬不能亂行動。
計不是計謀,而是計算雙方的實力。實力不行,計謀沒用
兵者,詭道也。
也有詭道,十二條詭道。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詭計“沒用”
不忘本謀,不忘初心,就能不被機會所誘惑,就能不看見便宜就想占。
一是不忘本謀,二是不存僥幸。就能不受“詭計”。
第二篇 作戰篇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這一篇主要講戰爭的成本。
戰場上戰士吃掉的糧食,只是消耗糧食的很小的一部分。平地千里的成本是每運一車糧食上戰場,消耗十九車。漢武帝征西南夷,是120車,才運上戰場一車。10萬人在前線作戰,后方大概需要七十萬個家庭全力生產來支持。
第一原則,打得贏,但是成本太高,也不要打。
第二原則,戰場上除了殺敵之外,還要注意取得戰利品,因為這些糧食戰利品都是花了很多的財富才送到前線來的。
第三個原則,“兵貴勝而不貴久”,要速戰速決,一戰而定,因為每拖一天,都是巨大的成本消耗。
啟示
一、考慮目標時,還要考慮實現的成本
二、經營時,要考慮能不能用顛覆式的創新來大幅降低成本。
德魯克說,所有顛覆式的創新都是30%以上的成本的降低。
第三篇 謀攻篇
在計算完勝算和成本之后,發現既打得贏也打得起,就要考慮怎么打了。
怎么打?這一篇主要講了四個方面:
第一,是保全思想,別把敵人打壞了。一番焦土就沒什么用了,而且自己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全國為上,全軍次之,”
第二,研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法。
第三,必須要戰了,怎么打?兵力原則。是以多勝少,不是以少勝多
第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一、保全敵人的思想
“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曹操注解“興師深入長驅,決其內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 (決:斷絕,包圍)
++====#### ====++百戰百勝,不如一戰而定
戰爭是要解決問題,勝利是要看勝利的質量。如果勝利沒有質量,仗永遠也打不完。楚漢相爭,項羽百戰百勝,而劉邦垓下一役,一戰而定天下。
“屢戰則民疲,屢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其所以亡也?!?/p>
《吳子兵法》里說:“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以數勝而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p>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二、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上策是打消對方的計謀,謀劃,讓他不想打;其次是破壞對方的外交,絕了朋友外援;第三才是動刀兵,最差是去攻城。
折沖樽俎。
上兵伐謀,就是伐掉對方打仗的念頭。
第三、兵法第一原則——兵力原則,是以多勝少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十倍兵力可以包圍,五倍可以進攻,兩倍則要把敵兵切割,分而擊之。毛主席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以多勝少
我們很多人老是幻想,以少勝多,四兩撥千斤,花小錢辦大事,都是一廂情愿。屬于小概率事件,通常是不行的。
兵法講兵力原則要以多勝少,但是我們咱們能比敵人有更多的軍隊呢?雙方軍隊差不多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就要靠行軍,靠運動,在局部形成優勢。這就是毛主席說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比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是通過來回穿插運動,調動敵人,然后形成局部優勢,一塊一塊地吃掉敵人。從整體看,是以少勝多,但每一次到戰場交火的時候,他都是以多勝少。所以以少勝多的方法就是以多勝少,是局部的以多勝少。
克勞塞維茨說,一倍以上的兵力優勢足以打敗任何優秀的將帥。就算是拿破侖,當他兵力優勢不在的時候,他也贏不了。
秦國滅楚,王翦非得要60萬大軍。
啟示
華杉,“所有增長都是投資拉動?!痹俸玫闹饕?,沒有投資,你什么也干不成。那什么樣的投資呢?就是要壓倒性的投入。
我們做任何事情,要么是壓倒性的投入時間,要么是壓倒性的投入金錢,多數情況下是時間和金錢都要壓倒性的投入才能成功。如果要想花小錢辦大事,想要四兩撥千斤,那就是自欺欺人。
總結兵力原則,八個字,投入越大,風險越小。
第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五條知勝之道
1、“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p>
2、“識眾寡之用者勝”。如果懂得了如何運用不同規模的部隊,就能勝。
3、“上下同欲這勝”
4、“以虞待不虞者勝”,就是又準備地去打沒準備的能勝。
5、“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將領有才干,而國君又不瞎指揮的,就能勝。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
啟示,重點是知己,不要被別人帶著走。我們老想著知彼,卻沒想到最大的問題往往不是不知道別人,而是不知道知己。如果我們去學知己知彼,就想清楚你是否真的知道知己,是否真的能夠認識自我。
第四篇 軍行篇
和第五篇 兵勢篇,連起來就是形勢
“夫立策決勝之術,一曰形,二曰勢,三曰情。”
形,是大體得失之數。就是判斷行不行。
勢,是臨時之宜,進退之機。隨機應變,順勢而為,就是講勢。
情,是感情的情。指意志力和勇氣,氣勢。
記住四個關鍵字:先勝后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先把自己搞得強大,不可戰勝。敵人可不可勝,不在我,敵人如果無懈可擊就不戰,如果他作死,就助一臂之力。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一句話,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別人。沒有勝的形勢,不可強求。“善戰者,勝已敗之戰也。”
等待是重要的軍事行動。
如果不可勝,那么就應該不辦。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非要辦,反而會輸光老本。
所以,等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選擇。
等待什么呢?等待形勢的變化,形變為形勝,勢變為勢勝,這時就可以先勝后戰。形勝是在等待中積累,讓自己不可勝,越來越強。勢勝是勝機出現,一戰而定。這些都只有通過等待才能得來。
等待什么呢?一是積累自己,二是等待對方失誤。那等不了怎么辦?就不辦!還非要歸你呀?這個世界不是所有事你都能搞定的,該放棄的時候要放棄。如果志在必得,可能反而是滅亡。
我們人生中很多人的毛病就是不能等待,不能等待就NO zuo No die。
《形篇》主要就是講先勝后戰,比較糟糕的是戰中求勝?!皠倏芍豢蔀??!蹦阋獎僦星髴?,就要善于等待。
問題不一定需要被解決,還可以選擇等待。
“*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勝利是等來的,不是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所以說“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對于個人或創業來說,等待是什么么?就是一直積累。“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第五篇 兵勢篇
第一講,戰術第一原則,“以正合,以奇勝”
奇(Ji),多余出來的。奇兵,預備部隊。
兩軍對陣,先以正兵合戰(會戰),再投入預備部決勝。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戰斗的方法就是奇正,沒有別的,但奇正之間轉換的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奇正分兵是一個基本的戰術原則,叫分戰法。不管多少兵都要分,有幾十萬大軍要分,一個班攻一個山頭也要分。要善于運用奇正變化。(==投資資產配置,或者產品用戶體驗也是這樣==)
小結,我們通過“以正合,以奇勝”學習到分戰法的戰術原則,要始終堅持原則,原則是用來堅持的,不是用來放棄的。
第二講,講用勢和造勢。
團隊強去不強,責任在領導,領導就是要造勢,勢成之后,用人干事如水到渠成。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率領大部隊像率領一個班一樣輕松,靠的是組織編制。分數就是編制。揮百萬雄兵,靠的是形名。形名是指揮系統,形,視覺和名,聽覺的指揮符合。
“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戰的將領,靠勢不靠人,關鍵是形成勢。制造什么樣的形勢,人就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善于任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象轉動木頭和石頭。木石的性情是處于平坦地勢上就靜止不動,處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滾動,方形容易靜止,圓形容易滾動。
三種兵勢:氣勢、地勢、因勢:
氣勢+地形+作戰時機
《兵勢篇》最后一句,“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就是在一千仞高山上,推下來一顆圓石,誰能擋得???
第六篇 虛實篇
第一講,虛實的價值觀,
虛實價值觀三原則
以實擊虛
敵人有實有虛,我也有實有虛。我怎么想辦法把虛藏起來,讓我的實來面對敵人的虛;通過調動敵人讓敵人虛。
如何做到實呢?就是以虛來換。通過把我的一些地方放棄讓他虛,然后把資源調到實的地方來加強,讓加強的地方得以實現。不可能都做實?!?strong>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虛實就是放棄的智慧
西貝莜面村第三代店300平33道菜單,放棄3000平100多道菜,換來的是“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和快速翻臺。
漢庭從“睡好覺,洗好澡,上好網”到“愛干凈,住漢庭”
==你如果什么都想要,你就什么都得不到==。這就是虛實篇給我們的智慧,只能要一樣。
做商業戰略重心的選擇時,有策略地做“虛”,能保證最重要的實。
第二講,虛實的方法論
第一個方法,“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我調動別人,而不要被別人調動,要以我為主,以他為客。
第二個方法,我專而敵分。我很集中,他很分散。
對敵人我是先擺好戰場讓他來。讓他來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利益引誘他來;第二是讓他不來比來有更大的禍害,他不得不來。eg:圍魏救趙。
所以講虛實的道理,你面對一個戰局的時候,你都要判斷這個戰局里面那個地方是實,那個地方是虛。克勞塞維茨說過:“++任何一個戰略都有它的戰略重心,所以我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這個戰略重心。++”
什么叫戰略重心?比如敵人有四支部隊分別在四個地方,你不能把你當軍隊分成四份,挨個把每一個都消滅。你要把全部部隊集中起來,找到這四個哪個是關鍵,把這個關鍵打下來,剩下的三個就投降了。
==戰略重心的理論推進得更具體,就叫做決勝點。== 你要找到這個決勝點,然后投入全部兵力壓垮這個決勝點。這個決勝點被壓垮了,整個就解決了。
==我們在經營里面也是這樣,我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怎么把產品和服務做好。==
客人自己會來,這就是致人。如果我不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好,而是把精力消耗到天天去找客戶上門就是致于人。
儒家“近悅遠來”的思想。對我們的經營,對我們的客戶,我們要通過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實,讓他自己想來。而不能把精力花在天天找風口上。你找不到風口,反而會掉到溝里。
==炒股也是一樣,不要想著天天找熱點,跟風,要做實自己對宏觀走勢的判斷,對板塊的長期判斷,做長期的選擇。==
第七篇 軍爭篇
戰場上沖上去爭分為兩段:第一段是沖上去,第二段是爭。怎么沖上去,就是行軍。戰爭之前是什么?是等待。是“先勝而后戰”。孫子兵法第一至第四篇一直講等待。軍事行動里,第一重要的是等待;第二重要的就是行軍。
第一講,主要講行軍的原理。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通過行軍,調動敵人,主動選擇時間、地點來爭。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在兩者之間不是直線最短,表面上迂回的道路,實際往往更有利。
第二講,講爭。爭什么?爭一口氣,就是士氣。
治氣,治的是心、氣、力。
第一個是治己之氣,把我的士氣治得高高的;
第二個是治敵之氣,把敵人士氣搞得低低的。
“故三軍可以奪氣,將軍可以奪心”,把敵人的氣給打下去,把將的心給奪了,他就不行了。
“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兵法不是講要窮寇莫追嗎?孫子兵法講的是“窮寇勿迫”,你不要擋在他前面,他現在要回家,擋在前面他要跟你拼命,你要在后面追。所以是窮寇勿迫,馬上要追。這也是林彪的三猛戰術:猛沖、猛打、猛追。關鍵在于后面的猛追,不用匯報馬上追。道理就在于治氣。
生活中,治氣跟不治氣的人,能量能差一百倍。報告時的一聲“大家好!”能抓住所有的注意力。只要老板學會打招呼,公司業績就能增長。
第八篇 九變篇
這一篇主要講戰場上的變化和變通,強調你要能根據現場的情況進行變通。
但首先要秉持兩個理念,
第一,不要指望你能變通。你什么都能變通的話,就可以不用學兵法了。
第二,要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始終抓住戰略重心,始終服務于最終目的。
“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圮(pǐ)地,水網、濕地、沼澤,不要扎營。
衢地,要結交外援。
絕地,沒有水源,草料等不毛之地,不要停留,趕緊走。
圍地是四面都是險要,要預設奇謀,讓敵人傷不到我,而我能給敵人布個口袋。
死地,要堅決奮戰,即戰則生。
李廣與程不識
李廣很隨意,不是正規部隊的做法,缺乏正式管理,所以他帶不了大部隊,只能帶兄弟連。
程不識,一輩子幾乎沒打過什么敗仗,也幾乎沒打過什么仗,就是因為他太嚴謹了。編制一級級管理指揮,安營扎寨很有章法,營防如鐵通,宿營有警戒,敵人攻不進了。行軍前有斥候,后有后衛。從來沒讓匈奴占過便宜,匈奴一聽是程不識的部隊,就根本不往這來。
在《資治通鑒》里,司馬光這樣評論程不識和李廣,他說:學習程不識就算不能立功,也能立于不??;而學習李廣,很少有不敗亡的,因為你不是李廣,你學會了他的吊兒郎當,但是你沒有他的天才。
==所以,九變的關鍵還在于你能夠提前計劃,一切按原則按規矩來辦。== 不要寄望于小概率事件。要有計劃,按程序辦事,以不變應萬變。
“個人感悟:投資的程序建立:決策,對策”
第二講,戰場上的五個不為。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p>
其實就是要不忘初心,聚焦于戰略重心,抓住主要矛盾。
英國富勒《戰爭指導》里講了兩個核心的戰略原則:
第一個原則,你要盡量把敵方權力的重量歸并成幾個極少數的重心,如果能合并成一個則更好。一言以蔽之,無論敵方還是我方都要盡可能地做最大的集中,把我方所有力量集中,然后攻打一個我選擇的敵方戰略重心。
第二個原則,要迅速地行動,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不允許做一切延遲和迂回的行動。要瞄準戰略重心和主要目標,迅速行動,一戰而定,不要打第二仗。
eg:朱棣不打河北、山東,直取南京。
第三講,將有五危。
必死可殺也。如果你不怕死,那你就會蠻干,不顧危險執意而為,最后真的會死。
必生可虜也。如果你特別怕死,那你就沒有血性和斗志,你就只能做俘虜了。
忿速可辱也。剛急易怒,可以激將法。
廉潔可辱也。愛惜名聲,可辱也。
愛民可煩也。如果你珍愛人民,就會被搞得很煩。
所以,像劉邦這樣的人,不必生也不必死,不忿速不廉潔也不愛民,這叫人至賤則無敵。
總結九變篇。
第一,不要指望小概率事件,不要指望自己能夠隨機應變。最好是一切事情都有計劃,有程序,不要有變,不要生變。
第二,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找到它的戰略重心,抓住重心和主要矛盾,最好把這個重心再縮小為一個決勝點,在一個點上,集中所有資源去擊碎這一個點,而且動作一定要少,要一戰而定。你要注意減少自己的動作,因為動作越多,成本就越大,變數就越多,那真是會有九變。我們不要九變,我們要不變。
第三,記住始終服務于最終目的,在理想上要不忘初心,在戰略上要不忘本謀,在做人和價值觀上要本分。
第九篇 行軍篇
第一講,行軍宿營的戰術守則。
講山地、河流、平原、沼澤四種地形行軍和宿營的注意事項,又講了六種有害的絕地:絕澗(深溝且水量很大)、天井、天牢、天羅(草木深密,灌木重生,刀槍棍箭施展不開)、天陷(地勢低洼,道路泥濘,車馬都過不去)、天隙(一線天)。
“上雨,水沫,欲涉者,待其定也。”看到河水渾濁且水面有泡沫,說明上游下了大雨,一會可能會暴漲。
第二講,偵察兵的32條行動法則。
一共講了32情況的敵情偵查法,可以分為:
一是與地形有關的;
二是與草木動靜和鳥獸活動有關的;
三是與車轍、馬跡和人蹤有關的;
四是與敵人行動跡象有關的;
五是與敵方的體力、心理和人際關系有關的。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釜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xī),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對偵察兵有兩點要求:
一、要抓住重要細節;二要發現跡象背后的形勢變化。
第三講,談養兵之道。
“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兵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不要盲目冒進,要能夠團結一致,判明敵情,選人用人而已。
選拔人才的兩大要素:
兵不在多,關鍵是要和你的管理能力與管理半徑相匹配。
不要指望友軍,一定要用自己養的親兵;也不要指望獵頭買來的人能擔當大任,一定要用自己長期培養的人,所以你要有耐性。
上下級、夫妻之間,要相互“馴養”,馴養的本質就在于愛與責任,就是彼此相互心里都很踏實,是完全的信任。
一定要在相互親近和完全信任之后才可以處罰,否則你的處罰會讓他不服。反過來,如果已經親近信任了之后,你又不能處罰,那也會把他寵壞。
第十篇 地形篇
第一講,六種地形,通形、掛形、支形、隘形、險形和遠形的戰術要點。
明確在《孫子兵法》的戰術層面,地形是所有要素的重中之重。
現場有神靈,一切答案在現場。只有到了現場,你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該怎么用兵。豐田生產方式有一個“三現主義”——現場,現物,現實。
戰爭中,永遠要我擺好戰場等你來打,而你擺的戰場我絕對不去。
第二講,講六大敗局,走、馳、陷、崩、亂、北。講到“”,特別強調部隊選鋒軍的建設。一定要有選鋒,他們是團隊中的精銳部隊,他們用來探索新問題,解決重要問題,是戰斗決勝的關鍵力量。
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第三講,講將領的職業道德準則
答案就一句話“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國之寶也。”
不贏追求自己的名聲而貿然進攻或前進;該撤退就撤退,不會因為會被國君問罪而不退;保護百姓的利益,一切以符合主君的利益為標準。要求將領完全無我,不能考慮自己的利益。
但是主君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很微妙的,往往不完全相同。
小結:職場人的四條職業準則:不求名,不怕擔責任,維護公司利益,符合社會利益。職場人在公司工作的時候,你不應該考慮能不能拿獎金或什么時候升職。你應該考慮的就是:努力工作,等待被開除。
第四講,知己知彼知地形
第一,你要了解你自己
第二,你要了解顧客,千萬不要被競爭對手帶著跑
第三,除此之外,你要知地形,也就是要了解銷售的場景和顧客使用的場景。
看待事物要有三雙眼睛:
鷹的眼睛,高高在上,看透全局;
兔子的眼睛,伏近地面,看清細節;
樹的眼睛,一直在那里,看到整個時間軸,看全事態的演進。
第五講,《地形篇》最后一講,馭下之道
主要有三:
第一是愛,是你對下屬深深的愛;
第二是你與下屬同甘共苦,要同吃同住同勞動;
第三,與愛相反,是可怕。你要非常的可怕,要讓他們非常怕你。
帶兵的關鍵在于自己,管理的關鍵也在于管自己,只要你自己愿意來了,大家自然就都跟來了;你自己都不愿意來,你肯定是管不住別人的。
愛下屬要講究方法和規矩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士卒可下,而不可驕。”你可以平易近人和禮賢下士,但是你不能驕縱他;恩以養士謙和待人,這叫“可下”;制之以法,用嚴格的法令來管理他,這叫“不可驕”。
李世民的大將李靖說“畏我者不畏敵,畏敵者不畏我。”你作為一個將領,一定要讓你的士兵怕你,怕到什么程度呢?要怕到比敵人還可怕。
“恩不可以專用,罰不可以獨行”只有恩或只有罰都不行,只有恩,則驕,只有罰則士兵跟你不親,所以說王者之兵,是德行相參,恩威并行。
第十一篇 九地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
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后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第十二篇 火攻篇
火攻的五大對象:火人、火積、火輜、火庫、火隊。 這里火做動詞用。
人是軍隊。積是器材和糧草,孫子曰:軍無委積則亡。輜是輜重,庫是倉庫,里面有器械錢糧。火隊就是少了敵人的對仗兵器。
火攻的八大工具:火箭、火鐮、火杏、火兵、火獸、火禽、火盜、火弩。
火杏就是火鳥,抓了鳥,然后把艾草點燃放在一個杏核里面,再把杏核栓在鳥身上,最后放飛它。鳥就會飛回城里屋檐下的鳥窩里,等到杏核燒破了,火種就出來了,把房子點燃,把城也燒了?;皤F也是把艾草綁在野豬麋鹿脖子上,然后攆到敵營里面去。
火盜就是派進敵營去放火的奸細。
火攻要看日子,縱火的條件也要齊備,要有引火之物,天氣要干燥,風向還要對我有利。
火攻在古代非常重要,《三國演義》里著名的火攻,諸葛亮加入劉備的第一仗就是火燒博望坡。奠定三分天下形勢的火燒赤壁。諸葛亮折壽的火燒藤甲兵。以及劉備的最后一戰,被陸遜火燒連營。
第十三篇 用間篇
第一講,由用間引出的用錢觀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戰爭相持數年,勞民傷財,就是為了決勝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肯用來重用間諜,以致因為不能掌握敵情而導致失敗,那就是不仁到極點了。這種人不配作軍隊的統帥,算不上國家的輔佐,也不是勝利的主宰。
劉邦的天下就是花錢買來的,要舍得花錢,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花錢的四大錯誤心態:
心態一、有一種人大錢花習慣了不知不覺,小錢是預算外的就心疼得不行。
心態二、算別人的賬,不算自己的賬
老是算別人如果得了利,自己心里就不服氣不平衡,寧愿自己吃虧也讓對方占便宜。有很多老板多覺得你跟著我,我培養了你就是最大的賞賜,你還要什么別的利益???
華杉的藥方:你給別人錢不是給對方定價,而是給自己定價。你需要給他很多錢不是因為他身價高,是因為你的身價高;不是因為他值錢,而是因為你值錢。
就像很多大公司10億美金收購初創公司,是因為今天你不收購他,明天他可能成為你的競爭對手,進而顛覆你的市場,所以你這10億美金其實是便宜的。
心態三、擔心投資失敗。
有人說,我怎么知道給他的錢是對的呢?萬一我給了錢他卻沒回報給我價值,怎么辦呢?
華杉的藥方:放寬心態,不成功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如果我們花的每一筆錢,每一件事都一定能賺回來,那世界不是太簡單了嗎?
你收買了敵人最后,還會有各種情況。你收購了初創公司,也不一定經營得怎么樣。就像雅虎當年收購的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沒怎么樣啦。
==但生活就是這樣,生活就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有的時候,花錢只是創造了一些可能性,或排除掉另一些可能性,從來就不能百分百地保證成功。==
心態四、一定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如果你想要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拿一個刀刃去對另外一個刀刃,那你永遠都對不上。
華杉藥方: 多花冤枉錢,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只有你花錢的面足夠寬,你才能夠提高覆蓋這個刀刃的概率。
第二講,間諜的五種用法
因間、內間、反間、死間和生間
因間,因其鄉人而用之。 他是本地人。
內間,因其官人而用之。 他是敵國當官的。有七種人可以發展為內間。
“敵之官人,有閑而失職者。有過而被刑者?!?受過處罰,仕途收影響的官員。
“有寵癖而貪財者?!?有特殊愛好又貪財的官員。
“有屈而在下位者。有不得任使者?!?有對自己地位不滿,不得志不得重用的人。
“有欲因敗喪而展己之才能者?!?希望自己這方失敗,自己才有發展機會的人。
“有翻覆變詐,常持兩端之心者。” 反復無常,養不家的人。
孫子曰,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領導身邊人要注意啊。
最后,生間和死間,就是可以活著回來的間諜,和用他的死來換取勝利的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