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時間》,作者劉未鵬,程序大牛。之前有看過推薦,現在剛剛讀。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看書名還以為是一本關于時間管理的書,然而讀了之后發現這本書講的是作者成長路上的一些感悟,包括閱讀、學習、記憶、思考、心智成長……其中還有一些計算機編程方面的感悟(雖然很不好意思說我曾經也是學計算機的),這一部分直接跳過沒有讀。
首先,先看一下這本書所說的暗時間是什么?暗時間,就是指你用來思考的時間,你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冥思苦想,而可以利用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這些碎片化時間。你經常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消化、反芻,積累起來就會有很大的收獲,思考會使你更理智、更高效,成長的速度將會遠超常人。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
高效學習的兩個重要習慣: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能長期保持專注狀態。如何做到?使用大塊的時間,減少任務切換,增強抗干擾能力。這里,作者介紹了兩種鍛煉抗干擾能力的方法,我覺得值得一試:在有干擾的環境中看書,經常利用各種碎片時間閱讀和思考。
關于如何堅持,書中也提到了一種方法——如果覺得做不下去了,就硬著頭皮堅持做,然后就類似麻木了,適應了,那種望而卻步的感覺會逐漸退去。
關于學習與思考
1、google&wiki
2、看書挑剔,只看經典
3、做讀書筆記(閱讀時的思考,摘抄書中的好例子)
人與人學習的差距不在資質,而在花在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深度上。
4、經常思考(吃飯、走路、睡覺前)
5、要事優先
6、重要的事營造比較大的時間塊來完成
7、多看心理學與思維的書(學習元知識)
8、學習一項知識,必須問自己三個重要問題:它的本質是什么?它的第一原則是什么?它的知識結構是怎樣的?
9、獲得的多少并不取決于讀了多少,而取決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10、善于利用時間下腳料
11、用科學的方法習慣養成
12、養成反駁自己的想法的習慣
13、學習知識時要看清本質,抓住不變量
14、僅僅遵循興趣是不夠的,要先判斷是否值得學習
關于閱讀
1、學會主題閱讀
2、帶著疑惑去閱讀。對問題的疑惑越大,自己的思考越多,看到解答之后的印象就越深。
3、有選擇地閱讀。
選擇一本書中感興趣的章節優先閱讀,對一本書中技術性較弱或信息密度較低的部分快速地略讀。
實用型書籍的內容切分:
(1)問題是什么?
(2)方案是什么?
(3)例子是什么?
現象解釋類書籍的內容切分:(譬如《黑天鵝》)
(1)現象是什么?
(2)解釋是什么?
(3)支撐這個解釋的理由是什么?
(4)例子是什么?
4、看到覺得重要的地方,隨手記筆記
5、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關于記憶
你所擁有的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得多少,而在于它們能否在恰當的時候被回憶起來。
1、理解記憶,為記憶添加線索
2、抽象
我們在從既有經驗中總結知識的時候,應利用適當的抽象來得出適用范圍更廣的知識。
在遇到新問題的時候,同樣應該對問題進行抽象,觸及其本質,去除不想干因素避免干擾,從而有效提取之前抽象出來的知識。
3、養成習慣,經常主動回顧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
4、創造回憶的機會
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給別人聽;
整理筆記;
書寫。
5、設身處地地“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
6、抽象和推廣
7、聯系比較自身的經歷
作者還寫了很多關于如何思考方面的內容,由那些章節可見作者對于心理學、認知科學、思維等方面都做了比較深入的探究,暫時不做總結,感覺還是自己慢慢去啃原著比較好,但是作者這種融會貫通的筆記方式很值得我學習。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想法:
1、要充分利用暗時間,多思考
2、要多讀一些心理學、思維方面的書,多實踐書中的內容
3、堅持書寫,讀書筆記也好、自己的一點想法也好,記錄之后將會變成自己的思想成長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