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本能之心”和“理性之心”。
所謂“本能之心”就是斗爭欲、食欲、性欲、嫉妒心等,是用來維持自己肉體和生命的。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以這個“本能之心”作為判斷基準,并對事情做出判斷的。但是,這樣的話,就與動物沒有多大區別,而且還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抑制本能?讓位理性】
當本能之心被抑制時,人的心中就會產生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就會產生對事物進行邏輯推理的理性之心。這個理性之心在一個人的心中占多大比例,這是很重要的。
抑制本能之心是非常困難的事,這是因為人缺少本能之心就無法生存。
因此,不是說要消除本能之心。而是說,本能之心不可過度使用,需要做出努力,把本能之心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利己的欲望剛冒頭的時候,就不斷告誡自己說:“不可胡思亂想 !不可隨心所欲 !”養成了抑制本能之心的習慣,就能夠讓理性之心活躍,從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
【“理性”的聚焦】
使用理性之心時,要像透鏡匯集太陽光線一樣,將意識聚焦。
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地、用心地進行思考。這叫作“有意注意”。與此相反,比如聽到聲響就回頭去看,這種無意識的反應,叫作“無意注意”。
因為人都有習慣性,將“有意注意”持續多年,養成習慣,就可以像激光光束一樣,將意識聚焦。在發現問題的一瞬間,理性之心就會隨之啟動,抓住問題的核心。
【將“理性”提升至“靈性”】
“靈性之心”判斷事物的正確程度,可以遠遠超越理性之心。它不經過推理推測,在一瞬間發生,對事物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據說,世界上那些偉人們取得的成果,就是因為這種靈性之心猶如天助地反映在了他們的才能和技術上。
我們也有這樣的經驗:在苦境中感覺心中一亮,計上心來,宛如神的啟示,如果把這稱為“靈性之心”的話,那么它出現的前提就是:一味埋頭工作,正面面對困難,不斷追問“作為人 ,何謂正確?”始終實踐人間正道。
——本文根據稻盛和夫《心法之叁:一個想法改變人的一生》(東方出版社)內文摘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