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被各種美食誘惑的垂涎三尺?
你有沒有在違背目標后痛心疾首?
你會不會隨波逐流的屈服于社會意識?
如果你像我一樣,尷尬點頭說Yes,那么,還請跟著小妮子我一起嗑完這篇文。
上周看完了《自控力》這本心理學書籍,想和大家分享學習一下書里關于增強個人自控力的一些小Tips。
都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想駕馭“自控力”這門功夫,先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的面目。
一、認識意志力
所謂意志力,就是指控制我們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
往深一點講,意志力也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者的合體。
看到這里,可能有小伙伴會一臉問號了,這三個貨又是什么鬼?
既不是名詞也不是形容詞,咋還上的了臺面呢?
親愛的,請不要著急,下面請聽我科普。(嚴肅.jpg)
根據神經學原理,人的大腦中有一塊區域叫做“前額皮質”,它位于額頭和眼睛后面的神經區,主要控制人體的運動。
千萬別小看這一坨地方。
說正經點,它能控制我們去關注什么,想些什么,影響我們的感覺,進而控制我們的行為。
說通俗點,它就是主宰你大腦和身體的神。
如果把前額皮質比一臺高逼格的機器,那下面這仨就扮演著核心零部件的角色。
01.“我不要”同志
它的人生相當蒼白,靠著一個勁的說“NO”的精神,成為了意志力家族的護衛。
02.“我要做”哥們
與“我不要”的人生哲學背道而馳,“我要做”屬于十分主動的性格,它不但愛對吸引自己的事物獅子大開口,連那些我們不想做或想拖延的事,它也不會放過。
03.“我想要”小伙子
如果說“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兩種表現,那么“我想要”就是意志力領域的驅動力。
它能讓你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從而在自控這個行為里做好真正的防御工作。
好,初步認識了意志力,也算在練就“自控力”的路上做好了熱身運動,下面就開始讓我們動點真格。
下面這本“自控力”秘籍主要有九大板塊,從意志力挑戰情景入手,以美國知名高校教授的實驗為基礎,讓你玩轉意志力。
二、意志力挑戰和實驗
1.意志力挑戰之“意志力有限”
因為自控與身體能量相互作用,一方面,我們進行自控活動消耗了身體能量,另一方面,能量的消耗也會削弱我們的意志力。
所以說,自控力其實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被使用之后也會漸漸疲憊。
自控力也不是鐵打的,偶爾疲憊,這是它的有限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
這就要開始耍大招了。
意志力秘籍一:訓練意志力肌肉
嘗試“自控力肌肉”鍛煉模式,具體三步走:
01.增強“我不要”的力量
(舉栗:平時不隨便發誓;不翹腳;試著用不常用的手進行日常活動)
**02.增強“我想要”力量
**
(舉栗:每天做一些事,給親人打電話;冥想幾分鐘)
**03.增強自我監控能力
**
認真記錄一件平常不太關注的事,量化自我行動。
(舉栗:支出、飲食、上網時間)
2.意志力挑戰之“道德許可”效應
當說到孰是孰非時,我們都能毫不費力地作出符合道德標準的選擇。
想讓自己感覺良好,這個時候,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可能相信自己的沖動。
但事實證明,沖動真的是魔鬼啊。
解決這種為自己的胡作非為開綠燈的不成熟行為,讓我們一起用八個字簡單粗暴的回擊!
意志力實驗:取消許可,牢記理由
** 3.意志力挑戰之“向明天賒賬”**
我們總是喜歡認為明天會有比今天更多的空閑時間,總是憧憬著未來,卻沒能看到今天的挑戰。
這個通病讓我們對理想世界作出了美好的預估,卻在現實世界生活了n周。
意志力實驗三:明天和今天毫無區別
在腦子里留個意識,把今天作的每個決定都看做是對今后每天的承諾。
4.意志力挑戰之“光環效應”
當那些使我們放縱的東西和使我們覺得能讓自己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時,我們的頭頂像戴了一頂光環一樣。
而這種光環效應就像一個迷霧彈一樣,讓我們把自己的罪惡看做美德。
舉個栗子,就像商場里的促銷手段,用降價讓我們額外超支消費后還心中竊喜省了多少money。
殊不知,其實省錢的真正意義,并不是買到便宜的東西,而是在我們支出限內買到便宜的東西。
看透這些,希望大家今后都能擦亮眼睛,認清套路,保護好錢包。
意志力實驗四:認同目標本身,撇開做事的光環
** 5.意志力挑戰之“誤把渴望當幸福”**
人腦的獎勵系統,能被一切給我們帶來刺激的東西激活,當遇到某個事物,讓我們大量分泌多巴胺,就會促使我們期待得到獎勵。
往往我們喜歡把獎勵的承諾當做自己快樂的保證。
但真相卻是:“獎勵的承諾會給我們帶來同等的壓力和快樂”。
也就是說,渴望并不是總能讓我們感覺良好,有時候,它還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墮落。
基于這個挑戰原理,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么在超市里我們會大手筆的消費,最后卻恨不得剁手。
超市里食物會讓大腦分泌大量多巴胺,激活人腦的獎勵系統,即便你抵擋住了誘惑,也會因為大腦釋放了大量的多巴胺去尋找一些東西,以滿足獎勵自己的承諾。
所以就出現了買!買!買!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人腦里誘使我們把渴望當做幸福的“多巴胺”超級無敵壞?
然鵝,馬克思老人家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雖然多巴胺分泌過量會勾起我們對事物的無限渴望,但我們卻真心離不開這家伙。
正因為多巴胺讓人對產生有所追求的欲望,才讓我們的生活有了奔頭。
沒有欲望的生活可能不需要這么多自控,但那也不能稱之為生活了。
為了解決這個挑戰,我們有兩招。
01.無聊的事情多巴胺化
對待這位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多巴胺,我們可以發揮其正面作用,將“無聊”的事情多巴胺化,用獎勵承諾來克服癖好。
(舉栗:可以徒步去商場,用購物刺激鍛煉)
02.測試獎勵承諾
區分讓我們生活有意義的真實獎勵,和讓我們分散精力、上癮的虛假獎勵。
判斷,讓人理智。
6.意志力挑戰之“那有如何”效應
我們都知道,壓力會引起應激反應,而應激反應過程中釋放的壓力荷爾蒙,同樣會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興奮程度。
壓力和多巴胺強強聯手,很容易把人指向錯誤方向,失去理性。
當人感到壓力時,會讓我們對自己失望,大腦會指引我們去做它認為能帶給我們快樂的事情,而最簡單最廉價改善心情的方法就是做那些導致你情緒低落的事。
當我們責備自己又一次屈服意志力時,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意志力失效。
而且在壓抑的情緒下,更容易屈服這種誘惑。
意志力實驗6:在壓力學會安撫自己
在壓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對自己好一點,要學會安撫自己,切勿破罐子破摔。
畢竟,我們只是凡人,又不是神。
7.意志力挑戰之“出售未來”
因為我們的大腦還沒有進化到能對未來的獎勵作出回應。
當我們和誘惑正面交鋒時,我們只愿意選擇短期的、即時的獎勵,這種欲望是無可抵擋的。
當我們想到未來的自己時,大腦中越是想不到自己,就越可能對未來的自己說“去你的”,也就越可能對即時的滿足感說好。
意志力實驗7:遇見未來的自己
01.創造一個未來的記憶
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想象未來可以讓人延遲滿足感
02.給未來的自己發條短信
給未來的自己描述現在的自己要做什么,這不是無聊的匯報,而是為了認清自己當下的行為。
03:想象一下未來的自己
有期待,有憧憬,才會有所行動和突破。
因為我們都希望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意志力實驗8:等待十分鐘
在獲得即時滿足感之前等待十分鐘,大腦會把它看作是未來的獎勵。
如果沒有了選擇“即時滿足感”的強烈生理沖動,獎勵承諾系統就不會如此活躍。
7.意志力挑戰之“意志力傳染”
大腦里有個東東叫做“鏡像神經元”,這玩意兒的職業是管理腦細胞,確保我們與其他人產生聯系。
它的同伴分布在整個大腦中,為了幫助我們理解其他人的經歷。
當大腦獲取了別人獎勵承諾的信息時,我們自己也會渴望得到獎勵。
壞習慣和積極的改變都能像細菌一樣在人群中傳播,人的意志力的確有傳染的性質。
意志力實驗9:接觸意志力頑強的人
當我們和意志力強的人在一起時,總會被無形感染和影響。
試著遠離那些讓容易讓自己失控的人,給自己創造好的修煉環境。
** 8.意志力挑戰之“諷刺性反彈”效應**
當我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比沒有控制自己思維時想得更多。
因為之前不愿意去想它,所以當它再次出現時,就顯得別有意味,這也讓我們更可能相信它是真的。(或許實際上并不是真的)
當我們壓抑自己的本能時,就會產生這種諷刺性反彈效應。
舉個栗子,減肥是女生永恒不變的話題,但往往有些妹子會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黑,陷入“節食減肥”的誤區。
因為這種節食“一刀切”的思維讓她們對自己變態苛刻,禁止吃某種食物成了自己的行為準則。
但事實卻是,禁止進食某種食物反而會增加我們對這種食物的欲望。
顯然,在這種煎熬的環境里容易讓人產生痛不欲生的悲劇。
(如果你正在減肥的話)請記住:要把追求健康當做減肥的任務,而不是單純的去抑制食欲讓身體負荷糾結。
意志力實驗10:忠于自身感受,但別相信所有的想法
放棄自控,想自己所想,追隨自身感覺,因為放棄控制內心感受反而能讓我們更好的控制外在行為。
生活誘惑太多,而我們的大腦結構又是不可更改的,這種固定化的硬件配置讓人束手無策。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鋼鐵般的意志,羨慕那些能夠堅定著信念朝自己目標不斷使力的勵志者。
對他們心存佩服和敬意固然沒錯,但若永遠這樣臣服在他人的成功下,為其點贊喝彩,似乎并不能讓我們感到舒服,因為別人再怎么正能量、再怎么成功也跟我們沒有半毛錢關系。
唯一能激起我們熱情的,只有從那些擁有超強意志力的人士身上(或書中實驗得出的真知)尋覓窺探,然后默默學習,再將這些技巧方法實戰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讓我們一起捧著秘籍動起來,為成為一個足夠自控的人努努力。
ps: 哈羅,俺是獨行霞~普通大學僧一枚,性格雙向, 面目平凡 ,脾氣欠佳,兩眼近視,三餐很飽,喜歡看書碼字,文筆一般(正在簡書提升戰斗力中~)還望諸君多多鼓勵_
如不嫌棄,點個贊再走唄,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