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董蕓幫我帶回來一張票,麥家的《讀書就是回家》悅讀會門票。雖然沒有言語,但很感謝她。她知道我很喜歡閱讀和寫作的。
4月28日,如約來到了聶耳劇場。漂亮的女主持人熱情的幫著麥家做介紹,他的一系列作品,比如暗算、風聲等等。他慢慢的走上了講臺,說道,剛剛美麗的主持人一直在表揚我,表揚對我來講其實是對我的懲罰啊(笑)。
對于表揚,確實,如果是夸大了的話,會給人帶來壓力,甚至產生不爽、被恭維之感。所以很能夠理解麥先生的感受。
之后,麥家給我們分享了他的讀書經歷。小時候,物資匱乏,基本上沒有什么書讀。后來有一本書《林海雪原》讓他看了許久許久。比不上我們現在的時代,父母唯恐我們不讀書,總會買大批的書回家。我回憶起我讀書的年代,那時候有很多的書店,我們有些人辦了借書卡,就不時的會借書來看,而我也會跟著我的那些朋友一起來看。她看這本,那么我就先看另外一本。也是對書有著很深的情結。如果過生日,好朋友買一本書給我,那會讓我高興好久。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讀書呢?又要讀什么書呢?
讀書的好處是不讀書的人體會不到的,麥家老師這樣說道。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不讀書的人確實是體會不出來的。
那么又要讀什么書呢?麥家老師說,讀無用的書,做有用的人。我們確實有很多的工具書,我們也有很多的課本,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所說的“讀書”。我所說的讀書,讀的是那種文學書,也就是那種“無用的書”,這種書,能夠讓我們的內心柔軟,內心柔軟的人是很有力量的。它能夠讓我們的感受更敏感、更豐富,即使看到一朵花,一棵樹,我們也能夠產生很細膩的情感,內心柔柔的。而這種感受,不讀書的人是體會不出來的,不讀文學書的人也不能感受到的。
想起從小學開始的讀書生涯,我閱讀過很多這樣的“無用的書”,歷史氣息濃厚、讓人感動的《飄》、引人入勝的《三國演義》、家庭與宗教沖突的《牛虻》、探險好玩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讓人思考的《包法利夫人》……看過的書好多好多,多的都快有點數不過來,并且現今一直都在堅持著這樣一個愛好,沒什么事,就讀書吧!可以說,我的人生價值觀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廣泛的閱讀。確實,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真的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氣質,不由自主的你會帶有那種書卷氣,愛讀書的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呢?
我作為一個資深的讀者,我是閱讀了很多很多的文學書的。每一個作家都是從做一個讀者開始的。可是真正讓我產生寫作的念頭是我遇見了《麥田的守望者》,這本書點燃了我寫作的欲望。然后我就去找一個別人沒有寫過的領域嘗試著去寫。我的第一本書《解密》,從開始寫到出版,中間用了16年。這中間發生了太多的挫折和心酸。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作家到成為一個名作家,這中間有我的許多感悟。我努力堅持著成名前受的住寂寞,成名后抵得住誘惑。就像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說的,就是因為百年孤獨的成名,那差點毀了我。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作家,這個作家是阿根廷國家圖書館的前館長,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以前一直在思考天堂的樣子,我想如果有天堂的話,那大抵就是圖書館的樣子吧!
麥家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讀到書、喜歡上讀書,在浙江杭州創造了“理想谷”。它是一個專門為愛好閱讀和寫作的人提供的一個溫馨而又免費的場所。他說,我將名利還給文學本身。這是一個很理想的付出,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夠這樣,那么我們國家的閱讀時代應該也不遙遠了吧!
最后,再推薦一本書《交叉小徑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