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已結(jié)束,孩子也進入快樂的假期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快活的像只老鼠。
我無意中翻看了一下她的寒假作業(yè),看到有一個小問答:過年了,收到壓歲錢,你會怎么安排?孩子寫道:我會把一樣的錢放在一起,三個5塊的在一起,五個10塊的放在一起。
我和老公看到后不禁哈哈大笑,真的是童言無忌呀。
可是轉(zhuǎn)念一想。過了年孩子都9歲了,我在她這個年紀時早就會幫家里打醬油了。可是她卻從來沒有自己去便利店買過東西,對錢的使用簡直是一無所知。壓歲錢交給她,她也不知道該怎么分配吧?
中國的家長們總是過于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稍有下降,家長便會焦慮的睡不著。特別是考試前,簡直比自己高考還緊張。
自古以來古人就告訴我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父母從小也教育我們錢不是萬能的。好好讀書,考個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似乎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但是西方人教育孩子就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從小就鼓勵孩子出去打工,用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并且讓孩子自己支配收入所得。
記得多年前有一個非常火的美國喜劇電影<小鬼當家>,電影中的主人公阿歷克斯,幫助鄰居送牛奶、報紙、除草,即使生病了也沒偷懶,這一切,只為換取自己心愛的小汽車。
而《小狗錢錢》這本書就讓我們懂得:理財要從小開始,把它變成一種習慣。孩子從小懂得分配金錢,才能過上幸福一生的富足生活。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吉婭的12歲女孩,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救了一只受傷的小狗,領(lǐng)回家去養(yǎng),取名叫錢錢。原來錢錢不僅會說話,還懂得如何理財。吉婭在錢錢的幫助下,不僅實現(xiàn)了去美國的夢想,還出版了書籍,獲得了巨大收益,還幫助父母還清了債務(wù)。
《小狗錢錢》的作者是著名的歐洲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他用生動的理財童話告訴我們:孩子從小學會支配金錢,而不是被金錢支配。認識和使用金錢,才能受益一生。
第一,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小時候我家庭條件并不好,甚至是缺衣少穿。父母供養(yǎng)三個孩子上學非常吃力,可是我的童年從來沒有感覺到家庭經(jīng)濟的壓力。因為父母只讓我一心讀書,別的什么瑣事從來不讓我插手,我對金錢的認知幾乎是0,而爸爸媽媽也告訴我,窮人就應(yīng)該固守貧窮,安貧樂道,那些富人們都是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的。所以我總認為"我窮我快樂",甚至認為貧窮才是高尚的。
現(xiàn)在想來這種想法多么的無知和可怕。
實際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富有一些,只是富人們的愿望更強烈,窮人之所以受窮是假裝滿足于現(xiàn)在的生活,追求富裕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我們有足夠的錢才能讓生活的更有尊嚴。
第二,制定帶照片的夢想手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夢想,包括孩子也不例外,我仍然記得小時候讀完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后,我多么希望自己就變成阿里巴巴,有一山洞的財富,總也花不完。
吉婭的夢想是能夠到美國旅行、能擁有一臺筆記本電腦,還希望幫助她的父母還清債務(wù)。再也不想看到父母再為錢爭吵。小狗錢錢讓吉姆準備一本夢想相冊,上面需要貼滿關(guān)于夢想的照片。
更為重要的是:要每天看一遍相冊,然后呢,想象自己已經(jīng)在美國了,并且擁有了筆記本電腦,還要腦補為爸媽還清債務(wù)的自豪神情。這種行為,叫視覺化,不斷的想象自己成功的那一天,在心里不斷的重復(fù)畫面,才會改變行動。
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喜歡的事情上,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句話和吸引力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吸引力法則就是:你說什么,就會將什么吸引進你的生活,有意識的選擇去關(guān)注事物的積極面,生活會有大不同。
比如你債務(wù)纏身,那么就列出一個還款計劃,記住它,將你的注意力從債務(wù)上移開,開始關(guān)注你正在創(chuàng)造的財富,想想還清債務(wù)的畫面,讓大腦刻意記住,每天都去想這個事情,才會提醒自己克制消費,努力工作,盡快還清債務(wù)。
相反,如果你每日因為債務(wù)感到沮喪、難過、那么負面情緒就會總是包圍著你,頓感壓力山大,讓你喘不過氣。
前不久,剛剛?cè)ナ赖呐_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說過,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yōu)楹慰側(cè)ハ氩蝗缫獾纳睿炕钪呀?jīng)很難,不如用歡喜的心去過生活。
第三,利用愛好創(chuàng)造財富。
吉婭按照小狗錢錢的方法制作了夢想手冊,而且也學會了寫成功日記,所謂成功日記,就是每天寫下不少于5個自己當天認為比較成功的事情,這樣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有成就感。
那么接下來如何掙得第一桶金呢?
我們來看一下吉婭是怎么做的。因為她特別喜歡與狗狗打交道,所以她主動敲開鄰居漢內(nèi)坎普先生的房門,表示愿意幫助這對老夫婦照看他們的愛犬,而當時老夫婦正為這事發(fā)愁,聽說吉婭對這個很在行,當場決定每天支付兩馬克作為酬勞。吉婭算了一筆賬,每天2馬克,每個月就是60馬克的收入啊。她再也不用伸手給爸媽要零用錢了,高興得手舞足蹈。
吉婭的表哥馬賽爾喜歡騎自行車,他發(fā)現(xiàn)星期天的面包會比較貴,因為大多數(shù)人們星期天都想多睡會兒,不想早起出門去買面包。馬塞爾就騎單車給人們提供派送面包服務(wù)。每個星期天只工作兩三個小時,每月能掙到140馬克。
多么聰明的方法,利用自己的愛好掙錢,這種感覺太美妙了。
同事喬,他就非常聰明。工作之余,喜歡寫點文字,記錄成長過程,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思維導(dǎo)圖控。他就從網(wǎng)上找渠道,和一個小平臺合作開課,如何用思維導(dǎo)圖讓工作更高效,收入已超過他一個月的工資。
第四,不要殺掉自己的'鵝"。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年輕的農(nóng)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去鵝籠撿一個鵝蛋做早飯。有一天農(nóng)夫在鵝籠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金蛋。他喜出望外,把金蛋賣掉。接連幾天,鵝籠里每天都會有金蛋,可是呢,農(nóng)夫太貪婪,對鵝非常不滿,認為鵝應(yīng)該下兩個金蛋,他非常生氣的把鵝殺掉,從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這只鵝呢,就代表你的存款。你把錢都揮霍一空,那么就等于殺掉自己的'鵝"。所謂錢能生錢。就是將收入的一部分強制存起來,變成自己的,讓金錢為我們服務(wù)。
《小狗錢錢》拆除了人們對金錢的偏見,讓人豁然開朗。經(jīng)營活動并不是童工勞動,而是一種能激發(fā)人熱情的游戲。說明賺錢并不枯燥,相反賺錢還會讓人感覺激動人心,釋放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讓孩子從小有計劃、合理的支配收入,慢慢的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從小的時候開始做這件事情。這樣才會受益一生。今年的壓歲錢,嘗試讓孩子自己管理分配,讓孩子不再一心只讀圣賢書,變成理財小能手。